峨眉拳系

《峨眉十二桩》真诠

时间:2011-4-20 15:46:29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242  评论:0
我于1975年在北京休学期间,得到陈先生传授峨眉功夫及形意、八卦,此后勤习不辍近十年。1984年2月我购得周潜川的遗著,参照着陈先生赠送我的秘籍,以意行气,开始感觉很好,身轻如燕。1986年我回北京时,最后一次见到陈先生,老先生看出我修炼的火候出了问题,告诫我:不要以意行气,要靠自然松静出功夫。但我没在意,终于在1987年走火出偏,只能停止习练。1989年初我们家搬出金王府时,我收集了十多年的武学孤本都被水给泡了,这也应该算是一种因果吧。
  我一直怀疑周潜川先生和傅伟中师伯著作中的那些密宗内容是源于巨赞法师,因为大师是精通显密的巨匠,而白云禅师所生活的南宋时代,巴蜀地区是否真的有密宗文化的流传,我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不过这种怀疑的态度在后来游览大足石刻时被我自己给否定了,因为早在唐朝,开元三大士的传人柳本尊就在这里开凿佛像了,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的赵智凤。这些先师们都是唐密的重要传人,那么像白云禅师这样精通释道文化的修炼者,能够得到密宗的传承,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文)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
  (释)取法天地之道,以丹道学而论,就是阴阳与周天,但“圆空法生”说的又是佛理。峨眉十二桩的外形动作处处有圆,而用意又要以虚空为宗旨,有圆就有开合,无论大小都有开合。能“圆空”则“法生”,欲圆空则须心先空,排除后天识神之杂念,则先天元神归位,自然身心圆空。所以说:心是修炼的本体。“唯妙于心”与“唯识于心”仅一字之差,看来自云禅师亦通法相宗。
  动功以圆空为宗,而“唯妙于心”即在于虚心实腹,如陈抟先师云:“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
  (原文)如如不动,是真阴阳,宝斯不动,发用乃常。
  (释)能将动功练至小动,直至不动,看似没有了动静、虚实、阴阳,其实体内的阴阳已经达到了平衡,内气归藏于丹田。此时的内气功夫已经可以用于技击,所谓“发用乃常”也。太极拳讲究: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就是这个道理;只是那个“求”字有些多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阶段,求是求不来的。
  (原文)唯气与脉,不动动生,意动神到,开合升降。
  (释)“不动动生”是动功修炼的至高境界,外动虽然很小,但架势却不变型,且连绵不断,不过修炼者的思想意识已经完全停止了活动。周潜川先生认为:此时身体不仅已经化光,而且能够破光。意念只能在筑基阶段使用,即凝神入气穴,凝神之后,意念即要散去,开合升降均要顺其自然,不可以意使气,不能像武侠小说描写的那样练功,作家们大多都不会修炼,只有老舍先生学过昆仑派武功。
  (原文)开合一如,结丹在兹。静如秋月,动若飙风,彬彬克敌,分寸之中。
  (释)张义尚先生很推崇金家开合功,认为虽然只有一个开合动作,却可以修炼内丹。我们无从考证金家开合功与峨眉临济宗的关系,其实峨眉十二桩和太极拳一样,处处讲究开合。临敌交手时,峨眉派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以含机桩作为开手,封住自己的门户,随时准备用缠丝拳的旋转抖炸劲和峨眉十二桩的“擒拿背锁”的招式及腿上八法来接手,后发制人;但出手的速度一定要快,所谓“动若飙风”就是这个意思。对敌接手时讲究从容不迫,即是“彬彬克敌”。同时出手又要有分寸,因为峨眉派的剑手和剑指及箭踢,都有致命的杀伤力。内功修炼的火候也要讲究分寸,否则极易走偏。日常动功的修炼,亦要体现出“彬彬克敌,分寸之中”;在小处下工夫。1985年我在闾山拍摄采访时,结识了宋唯一的传人徐老先生,徐先生告诉我:他给宋先师做剑童时,宋唯一已经身落残疾、年逾古稀,但还是经常在荷花缸上练习武当剑和八卦掌。我见过那口荷花缸,也就二米的直径,踩在缸沿上演练拳剑,确非常人所能!此后我一直在想:宋前辈为什么非要在那么小的空间里修炼?是为了向弟子们显示武功?似乎没有这个必要。现在明白了:能将架势收到最小的程度,能在最小的空间里用最小的圈进行瞬间的转换和发力;才能在各种环境的实战中应对自如。
  (原文)轻若鸿毛,重逾泰山,用中无形,体用一焉。
  (释)内家功夫炼至高深境界,自然会达到“轻若鸿毛,重逾泰山”。能将心字桩练到九层次后,即可用另一只脚的大趾一点地,成凌空箭踢;或以手十指撑地,稍一发劲,身体即可腾起。修炼到金液还丹的层次后,真气成形,运用凌空点穴,则能伤人于无形,这就是“用中无形,体用一焉”。当年陈先生传我“峨眉天罡三十六手”时说:这是活人之术,也是杀人的法门。此言不虚,我曾用这种功夫治愈了张旭琳等人的顽症,而峨眉十二桩修炼至化境,亦能成就江西字门的阴劲功夫,伤人于无形。2007年以前,我与人比武较技百余次,皆以散打、拳击、八卦、太极和心意应之,从未敢使用过“天罡三十六手”。
  (原文)人唯脉与气,双修弗可缺。不修亦在动,随运天地中。修使若燃灯,常和住春风。
  (释)先看看周潜川先生的诠释:“练功要气脉双赅,不可偏废,以气帅脉,以脉从气,谓之双修。”其实当年很多人练习赵金香根据峨眉十二桩改编的鹤翔桩出偏的原因即在于此。气脉自有其运行的规律,这一段中已说明白了:“不修亦在动,随运天地中。”非要以人的主观意识“以气帅脉”,哪能不出问题?现在想一想: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是我在二十多岁时就是没能捅开这层窗户纸!金庸先生肯定读过周潜川的著作,所以他的武侠小说中总是不离“脉与气”,文学作品和实际修炼可不能混为一谈。当然周先生自有另一种解释:“练气家的气脉运转,叫做逆道,与天地的炁机相反运行,叫做‘地天泰’卦,倒转天地,使地在上,天在下,则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使阴阳气脉相互依存,平衡运转。”道之大患在于用意!凝神入气穴后,阴蹄火起,两肾如汤沸,先天一气自然会沿任督二脉逆行,而成“地天泰”卦,用不着你再用意引领。窃以为,这是周潜川先生修炼的误区。
  至于“修使若燃灯”一句,周潜川先生用的是密宗的修法:“灯的密义是‘明照’,燃灯讲究内外‘观法’,体会气脉运行的实际情况。张眼观外相,内视观内景。”周先生认为:“七次第,能观全身通明,即当‘忘身化光’,进一步发展时,则光更明更亮,连限制光的最后一层皮壳也化尽,达到‘光既是我’、‘我既是光’,直至‘光我如一’的境界。”但是窃以为,如此修炼必以密宗之“宝瓶气”和“拙火定”为基础,而传统峨眉派内功中却并无此法门,所以这种观光的修法未必可行。也可能周潜川先生把峨眉派的《莲花宝笈正本》赠与巨赞法师确实另有深意,因为法本中虽有唐密的内容,但缺乏藏密的具体修法,而巨赞又是精通显密的大德,可以补全缺憾的藏密部分。总之,内景是自然显现的,需要功夫修炼到一定的层次,才可内视,否则极易着魔道。
  (释秘)辘轳关与日月穴
  周潜川先生在其遗著中并没有对辘轳关和日月穴做详细的诠释,陈先生赠与我的《峨眉派内丹行功秘笈》中,有两页是“行功气穴图”,标明了这二个关窍的具体位置。傅伟中师伯不仅深得巨赞大师的真传,更兼精通中医、针灸、导引按蹄,因此他对气穴的理解应当更为精确。日月穴:位于期门穴下一寸半处,第七根肋骨间隙中,左右对称,故名“日月穴”。日月为足太阴、少阳经之交会穴,此穴是峨眉内丹功夫周天河车的降龙伏虎之所、神气相依之处。内家拳发劲时,即以日月穴做内气鼓荡。
  辘轳关:并非是指某一穴道,而是锁定在命门穴左右各三寸的区域间,包括肾俞穴和志室穴,在这六寸的空间里共有五个穴道。这是修炼肾间动气最关键的位置,太极拳所谓的“腰为主宰”,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我十四岁跟陈先生学功夫,练神佑通备时,陈先生就会吩咐:把琵琶骨转起来!练形意、八卦时,就叮嘱你:把辘轳关通开!
  我因深受用意引气之苦,被走火出偏折磨了二三年,不想后学者重蹈覆辙,所以才撰写此文。

上一篇:峨眉拳技击秘诀
下一篇:峨眉拳斜射虎详解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