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名家

光武群英耀星洲:海南琼派武术鲜为人知的人与事

时间:2014-8-3 11:53:39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59  评论:0

新加坡海南拳先驱符福盛先生

1958年,光武国术团的团员手持武术器械及鱼牌档在馆前合影。

  19世纪末,大量琼籍劳工飘洋过海下南洋。常年漂泊在异国他乡,需要凝聚宗亲乡民的团结和互助及自身安全防卫自保,因此,开始出现早期由武艺高超的拳师,以在同乡亲族中传授为主,在乡亲社团开班授徒施教。此后,海南琼派武术(海南拳)一度在南洋一带风靡一时。近日,海南大学体育部李秀教授从新加坡光武国术团提供保存的部分资料中,追忆出这一段鲜为人知的人与事。

  遗留新加坡的

  琼派武术

  民国初期,海南琼派武术盛行于各个县市,当时,凡习武,必拜华光祖师。如《东方文史》第三辑“墩头村武功馆”记载:武师李世昌在东方县(今东方市)墩头村设馆十多年,每次开馆收徒时举行仪式,徒弟们先跪拜华光祖师牌位,然后再拜师傅;如有犯错,需拿槟榔向华光祖师和师傅跪拜认错。

  海南琼派武术汲取南拳名拳洪、刘、蔡、李、莫五大流派之精华,还有儒拳、五形拳、十形拳、猴拳及虎豹拳、蛇拳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海南琼派武术地方拳种。虽同是南拳风格,但在技术表现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手法及风格特色,在风格上以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着重上肢架势,沉桥短马,手法多,踢腿低踢稳健,攻时用灵活步法连续进击,防守则侧身躲闪,连消带打,令对方防不胜防,招架不住。发劲顺达有力,吐气发声,以象形为势,以意为神,有较浓厚的攻防意识。大有“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颓之势,俯仰吞吐之间威风八面”的气势。

  海南琼派武术强调基本功的操练及下盘桩功的稳定,强调“宁输一桥手,不输一马步”。基本手型有拳、掌、单指、爪、钩、凤眼拳、鹤顶等;基本腿法有铲腿、蹬腿、弹踢、扫腿等低踢腿法;步型有四平大马、三角马、弓箭步、子午马、吊马、偏身马、麒麟步等。以新加坡琼派武术中所教的洪拳为例,相传自南少林至善禅师弟子陆阿采,基本套路就有:八段锦、连环串珠、鲤鱼跳龙门、大鹏展翅、岭上一枝梅、仙人四门担、猴盗八面桃、猛虎下山。动作每招均攻防相承,相互对拆,随机变化,经三年苦炼,进入自由对打阶段。

  除拳法外,兵器方面有蝴蝶短刀、双刀、子母刀,丈八单头棍、双头棍、藤牌、横头凳、大耙等兵器。

  琼派武术兵器当中,独具特色的兵器还有燕子档、鱼牌档。燕子档现仍陈列在新加坡海南街符氏社的兵器陈列架上,是用木板制成的,一对护肘木牌,状似燕子身型,套在前臂上作为档格刀棍袭击的护身兵器;在近战上,尤其在船户防护的水战中更显出“燕子档”的实用价值。

  “鱼牌档”,外型呈鱼型,左右逢源,灵活多变,与“燕子档”颇有相似。它们与现今欧美警察出警所用之护肘短拐杖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独具地方特色的武术兵器之一。

  19世纪末,中国国内外扰内乱不断,时局动荡,后来随着对外口岸商务贸易劳务的发展,往返海外船只增多,许多琼籍劳工纷纷飘洋渡海下南洋,涌入南洋各国。在国外纷纷成立海外海南同乡会、宗亲社团,以谋求在异国他乡乡亲同胞互帮互助。

  常年漂流在异国他乡,需要凝聚宗亲乡民的团结和互助及自身安全防卫自保,因此,开始出现早期由武艺高超的拳师,以在同乡亲族中传授为主,在乡亲社团开班授徒施教。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