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中国武术实战力不强的政治分析和技术对策

时间:2014-8-8 16:27:39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186  评论:0
    加拿大华枫论坛“太极奥妙”专栏,最近围绕“中国武术是否中看不中用?”专题,掀起了一场空前热烈的讨论。令人注目的是,这场讨论因为一名压根看不起中国武术技击功能之泰拳爱好者的加入,很快变成了带有浓厚血腥味的语言较量和东西文化冲突。

  
    这位笔名becool的华裔小伙子,以直截了当毫不留情的方式公开宣称:

  
    一些所谓的传统武术高手上去和泰拳,散打拳击等选手比赛,整个就是个大人肉沙袋。脚步,躲闪技术,灵敏度度,等等等等,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我说的还是跟业余选手比呢。跟专业的高手,这些传统武术高手基本是被秒杀的料。

  
    而且,传统武术高手和人打,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追求重拳一招致敌。轮起王八拳发了狠猛砸,就希望一下子把对手砸趴下。这么容易啊?人家的脚步和躲闪技术白练的啊?就算打着了,人家的抗击打白练的啊?

  
    然后呢,只要两个回合,传统武术高手基本就没体力了。哈哈,打不动了。

  
    这里的"传统武术高手"们,你门别不服,告诉我你们有多少人每天坚持跑步几公里练习体力的?连基本的体力都保证不了,还实战个P啊?!

  
    武术崇拜者津津乐道的啥隐居的高手,还有你说的啥在自己后院自己玩自己的高手,我可以肯定的跟你说,这种人啥都不是,竞技体育,包括技击等,全部要靠长期的实战来提高水平的。

  
    你知道大赛开赛前,为什么那么多球队要进行热身赛吗?如果没必要人家花钱花力气还要冒受伤危险去参加热身赛?知道中国足球为什么臭?给你搬一句官方说法“一到正式赛场,人家一紧逼,技术动作全不走形”。

  
    知道中国各个运动队养了多少陪练吗?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就是袁伟民时代女排的陪练员。对了,女排队员和男子陪练员训练,男女肯定有别了,但是,女排经过这

  
    种高强度的对抗训练,最后拿到世界冠军!排球如此,技击体育更是如此,很多拳击拳王出道时的身份是什么?是前拳王的陪练!拳王在和高水平的陪练的实战训练

  
    中提高稳定水平,陪练也在和拳王的高水平实战对抗中成为新一代拳王。

  
    没有实战,天天对着墙发一百年劲也是白搭!还隐者,也不要说长,就算你以前是高手,隐个5年你也就不是高手了。为啥?很简单,这么长时间缺乏实战训练,你

  
    的状态根本适应不了实战的要求了。竞技状态,听说过这个词吗?好多拳王等,退役后或者受伤复出后,得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才能达到以前的竞技水平。

  
    你隐个几年出来还想当高手?

  
    别动不动寸劲,崩拳的,真上擂台,你也就是轮王八拳的份。大家都看过那场轰动澳门的太极宗师和白鹤拳高手的录像吧?就是所谓的太极宗师,上了擂台也就是王八拳,比街头混混的打架都难看。

  
    技击实战,归根结底就是,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的对决。其它的什么这个气那个劲,就是扯淡!

  
    恰恰所谓的“传统武术”,在这些方面全方位落后,看过好多传统武术和拳击泰拳散打的比赛,传统武术者在擂台上又笨又慢又蠢,。就是个人肉沙袋。而且体力严

  
    重都缺乏,第一个回合老是轮圆了王八拳,姑且称啥崩拳寸劲吧,反正就是他们认为厉害无比,一招制敌的东西,就想着一招KO对手。你也不想想,你那么慢的脚

  
    步和出拳速度,你那王八拳轮得到人家吗?

  
    一个回合王八拳轮下来,第二个回合开始也轮不动了,没体力了,就剩喘粗气挨打的份了。

  
    这也难怪,好多所谓的传统武术高手,特别是中年的,体型都特差,啤酒肚那是常见现象。明显的都缺乏身体素质训练的。

  
    还是那句话,实战就是考验速度,力量,灵敏度和耐力,没有这些,其它的啥气啥劲根本别扯淡。你上台就是个人肉沙袋的角色!

  
    这位华裔青年如此蔑视中国武术技击功能的话语,自然激起了很多热爱中国武术者和具有民族感情者的强烈反感和愤怒驳斥。然而,整个争论的结果,却以习练泰拳者如下“约时间现场比试”的方式和批驳者的临场退缩,打下了一个令人气闷的句号:

  
    这样吧。3个星期后的星期六(8/29),sunybrook公园正门口。早上8点。

  
    业余交手,也没法判点数啥的了。反正打到一方倒地,站不起来为标准了。反正不见血不散吧。

  
    为了便于你认识,我到时候还是穿一件红色T恤,上面有”泰拳“的草书。我1.88,200磅左右。眼睛不大。小平头,25岁左右的年龄。很好认人的。

  
    还是老样子,事先签好协议。受伤不负责。而且我会带人录像。到时候录像会张贴到晚上。希望你同意。为了你好,建议你先准备一些护膝护腿等保护工具。不过你内气太足的话,不准备也行。随便你。

  
    退阵者甲“积木”回应说:

  
    兄弟,你不用和我比了。我认输。身高体力速度力量耐力我都不如你,而且比你大13岁。动起手来没有这些是不行的。不过你想想再过20年还能保持多少?我劝你还是在传统功夫里找找。另外,你说的观点我基本赞同,唯一不赞同的就是说传统功夫没用。你可以看我以前的帖子。

  
    有网友评述:

  
    积木兄说的实在,动起手来没有体力,耐力,抗击打能力是不行的,这个要靠系统的训练才能保持,几年不练就基本没了。

  
    我想这里说的传统武术没用,指的是练习传统武术的大多没有对抗能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不是武术本身的问题,是练习者的问题,大多传统武术爱好者都是自己在家练,没有或者很少有对抗性练习,不练这些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呢。

  
    拳击,散打,泰拳,这些对抗性的项目,两个人接触性训练,条件实战,抗击打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训练课里必不可少的必修项目。

  
    这场争论以这种方式收尾,在笔者看来并不意外。中国武林界稍有实战经验者其实都知道:一般而论,在体能和灵活程度相等情况下,练三年太极拳的,不敌练一年

  
    少林功夫者;练一年少林功夫者,不敌仅练三月的拳击手。这里既有技术上的原因,更有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差异方面的深刻因素。

  
    首先必须看到:西方拳击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的跆广道、泰拳之类,就其社会本质需求而言,既不是为满足强身目的,也不是为帮助社会成员加强自身防卫能力,而

  
    更像是西方文明从罗马角斗场观赏奴隶血腥搏斗之“娱乐文化”的有机延续。加上现代资本追逐金钱的狂热本性,每年能够创造可观产值和利润的各类“技击比

  
    赛”,早已成为可以吸引大量西方社会消费者的固定产业。而任何一个产业的进入者和竞争者,为求生存和优胜,赢取最大利润,在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和后勤支援

  
    等方面,必然会发展出非常专业化的配置来。就拿在上述争论中人们反复提到的“对抗性训练”来说,参赛者后台老板为确保竞赛胜利,甚至对每一个潜在竞争对手

  
    的整套实战记录,会有分解到每个动作、反应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定向分析研究,作为参赛选手进行重点训练的主要依据。

  
    相对而言,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虽然以办武馆赚钱、把技击比赛作为“第三产业”来推动发展的趋向,已经初露端倪,但是受中国社会主义传统束缚

  
    (注1),象西方那样为满足这一特定市场消费者们强烈“感官刺激享受”需求,而不惜默许甚至鼓励血淋林技击比赛场面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

  
    其次,中国武术受传统文化影响,绵亘千年的武德传承,虽然已经面对空前威胁,但在主导中国武艺传授和发展方向的师父一辈身上,尚未彻底转变观念“与世界全

  
    面接轨”。而在中国武术的传统话语系统中,除技术传承外还有重要的武德传承。这里所言之德,不仅是个人的修养表现,更是一种社会规则。据查,最早谈及武德

  
    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样说: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治身、外可应变、君子比德焉。”可见古人不仅把武艺与道德等联看待,明确指出武术所具有的内、外两方面功用,

  
    而且把君子的“传兵论剑”,比之于个人的品德操守。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界所看重的“五不传规则”,即“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

  
    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与当今西方技击行业刻意寻找挑选好勇斗狠选手加以专业培训的做法,恰成鲜明对照。“五不传规则”把“人品不端者不传”

  
    放在首位,足见道德在中国武术中是何等重的分量!纵观武术界的先贤大家们,如近代的孙禄堂、杨露禅等,哪个不是德艺双馨、德高望重之士,足以使我们奉为楷  模?

  
    从华枫论坛上的网友争论中,也能看到上述中西文化差异所留下的鲜明冲突印记:

  
    退阵者乙:

  
    兄弟,我一猜你就年青,我大你十岁,本来交个朋友,切磋一下不妨,你非要整个倒地出血,还录像,我玩向来不限体重,规矩,人数。现在成家了,要抱小孩,家

  
    里领导不让玩的太过火,朋友切磋倒是欢迎,网上好多朋友都去过我家,现在住远了点,想凑个热闹都难,有心较朋友留个电话。

  
    挑战者:

  
    你非得发短信,笑里藏刀说啥”切磋“,那不是挑战吗?你敢挑战,我当然敢锤你了!临了你又要搬出小孩啦,家里领导了,这还整个啥劲?!电话也不用留了,没

  
    啥可交的,咱们根本是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你们是活在幻想和童话里的人,我是活在现实的血腥世界里的人。我只相信血和胜利。什么哲理,人生和气场,都是狗  P。我相信我腿的硬度,我拳的速度!这就是摧毁一切的真理!

  
    跟贴一:

  
    中国武术打架只是5%的东西,其他什么健身,文化,修身养性,悟道,奶奶的,玄之又玄,就是不打架。说的不好听的话,像霍元甲,孙禄堂,李小龙等等,能打的都死了死了的了。

  
    跟贴二:

  
    中国武术最迷人的地方并非是打人杀人。现在杀人的办法有很多,用拳脚太笨了。武术最迷人的地方是锤炼自己的身体,一直到老。

  
    从“与世界全面接轨”背境和西方文化强大影响下长大之挑战者杀气腾腾的发言中,人们能看到中国传统武德中所看重的“仁”吗?显然不能。他甚至理解不了退阵

  
    者为顾全家庭、孩子所表达的责任感。因为在他所熟识之“血腥世界”的需求规则,敢于善于打斗拼命,致人死地,才是求取生存和“体现责任”的有效方式。美国
  
    诸多黑人著名拳手成名前的辛酸童年和退休后的悲惨经历,对此有相当详尽的注解。
  
    难怪有网友义愤填膺地回复:
  
    看了这么久,就是典型一20岁上下没受过什么教育也没什么经历的小B崽子,还说只相信血和胜利,这份幼稚的真让我神往啊 -- 你怎么不用刀枪来满足“血和胜利”呢?要说“血和胜利”,三两个壮汉围住你不谈哲理不谈人生,就一通锤,估计血是你的,胜利是他们的。
  
    血腥世界,老夫我真要仰天长啸了,你这年纪除了鸡血,别的血你见过多少?塞满砖头的军挎,汽修厂的三棱刮,这仗势才是血腥,你小样业余武馆里学俩把式还号称活在血腥世界,靠!
  
    中国武术厉害不厉害,暂且不谈,反正你就是崇尚能打呗。但你这半瓶子醋的晃荡劲,就是一匪兵甲的角色,叫的响,死的惨。
  
    人不和你打,是因为和你根本就不一层次。就像以前在我们区里混的老山退伍兵尽量绕着街头痞子走,为啥?痞子要通过和老兵打来上位,老兵嫌和痞子打丢份儿。
  
    要说打,三两个痞子通常挨不住一通擒敌拳。
  
    坛子里这些老江湖练的是武术,你跟这瞎掺和。武术讲究的,你都不讲究,你要的就是血腥呗?那给你指一条正道,去申请当义务协警,就是那种穿制服不挂枪的。
  
    专门巡逻jane &   finch,专冲黑人坏蛋扎堆的时候,上去用你的泰拳和他们血腥一下,甭和他们提哲理人生的,就锤呗。看看血是谁的,胜利是谁的。
  
    你强调实战,说混战中人不会摆好了架子让武林高手来发气,同样的道理,混战中人朝你脑瓢子上扣一板砖,你倒不倒?武术就是武术,街头打架就街头打架,两码事。
  
      双方交锋斗嘴如此激烈,其实去除东西文化的冲突因素,两方面谈的观点,都不无道理。
  
    人们可以为中国武术实战技击功能的不如人意,寻找种种主客观原因;但上述东西方制度和文化承袭方面的差异,在“大环境”方面所起到的重大推动或制约作用,
  
    怎么估量,恐怕都不为之过。试想,一个社会体系就要以血腥格斗场面,来确保其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必不可少的市场收益,这会是何等强大的推动力!而另
  
    一个社会,马克思所述“为追求资本增值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的强大利益推动机制,在中国武术界尚未正式成型。单从东西方武功“实战技术”发展各自面对的这
  
    类重大环境条件差异看(西方习武必须拼命而中国习武无须拼命),显然就能立见高下。
  
    中国武术技击功效普遍弱于外拳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正如诸多网络讨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是前者的培训理念、指导方式和训练步骤,与后者存在很大区别。中国武术   注重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所谓十年砺剑,“大器晚成”云云,即是一种概括。而对理解能力和文化要求较高、不适合少年入门习练的太极、形意、八卦等主流“内   家拳功夫”来说,即使在20岁左右起练,苦练十年后有幸得机得道,大多已过最佳竞技年龄和状态。如想对诸多拳种融会贯通,采用传统做法或许再加练十年,仍
  
    远远不够。而西方拳击及散打训练,都讲急功近利,老板开发、雇用和全力推销一个拳手的最佳年龄段,也就是步入30岁之前那段精力体力最为旺盛的阶段。
  
    而中国上千年沿袭至今的师徒传授方式,却刻意防止学练者过早追求与掌握“短、平、快”的实战性技法,并且认为(实际状况也往往如此)如果习武者早早获得这   些“克敌制胜法宝”,就会滋生投机取巧心理,大大降低对各类枯燥乏味和非常辛苦之“桩功”的锻练自觉性,也很难再去孜孜不倦钻研揣摩内家拳的深奥拳    理……。武术前辈们担心这样急功近利,会导致“短期”牺牲“长远”。
  
    另外,中国武术界的门户之见,至今根深蒂固。愿意让徒弟从事门派之外拳术交流者,实在是少之又少。这种自我人为分割和陈旧的教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强大武术技击潜能的有效组合提高与充分发挥。
  
    中国武术面对上述三大制约因素,应该如何选择应对,乃是拙文关注重点。
  
    为维护社会主义传统“人性关怀”和中国武术的“仁”、“德”传统,是否听任中国武术整体技击功能水平不断退化,甘愿承受“中国武术狗屁不如”的蔑视甚至侮辱?
  
    抑或为维护中国武术面子,彻底抛弃传统因袭“包袱”,毫无道德顾忌地接受西方世界制定的血腥规则,全盘接受他们为满足资本增值需求把现代文明野蛮化、兽性化的观念引导,不惜成本、不顾代价地打造培育中国武术的技击声望?
  
    笔者以为上述两个极端,均不可取。
  
    众所周知,在中国五花八门的拳种和门派内,都有一些比较适用实战的所谓“强招”、“绝招”。譬如陈式太极讲究的诸多擒拿之术,形意拳中的多种拳招、变化莫
  
    测的八卦步法、以穿插见长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咏春拳手法……等。笔者最近对罗基宏顾留馨传人培育太极功夫的观摩(注2),更使我意识到:如果让太极学员采用
  
    某些精心编制的单练招法,来重点培养和提高习武者的体能技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对照西方流行的拳击、跆广道、泰拳等,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武术似乎尚未在技击层面上,完成对诸多拳种进行某种程度的程式化、规范化整合。换句话说,中国  武术可以直接用于技击目的的精粹部分,至今缺乏一个权威性部门统一牵头,针对西方凶狠流行拳种的出击防守特点,从各门各派中,精选一批针对性强、易于规  范、指导和教学训练的招术,作为必修课程,由全国体育学院系统列入教学大纲,限定必要课时,进行针对性强化性训练。
  
    个人建议,应考虑体院武术系学生在第一学年,必须主练西方拳击、泰拳、散打之类课程,以做到知己知彼,熟悉并掌握外方技击要领。对中国武术,仅限学练相关学理和基本功。
  
    从第二年开始,在选修内家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不同主要拳种基础上,就应开始对上述精选的跨拳种、跨门派(包括从外拳中吸取的)“强招”、“绝招”,
  
    作为规范性动作,进行强化性教学训练。西方技击散打中使用率和有效率最高的招术,估计不会超过20-30种以上。我们不要贪多求繁,而只需对应性地精选数  目略多的简单实用招术,并参照西方拳击或中国排球、乒乓球陪练方式,进行高强度长期性重复训练。比如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形意崩拳,动作极为简单,
  
    一般体院助教级水平经过必要训练都能教授讲解;关键是前掌能否适时拍挡来拳,身体能否及时腾闪到对方被挡击胳膊外肘的侧翼,击向对方腰腹部的一记崩拳,能  否与上述两个动作在一瞬间高度协调同时完成。而出拳的力度,既决定于出拳者能否练成“外三合、内三合”动力定型,也取决于跟爆发力成正比的日常苦练程度  (注3)。这种打破名师私授传统、采用以简单招式高强度反复单练之法的选择,一是便于推广普及。二是便于设计模拟器具进行比实战速度更快的训练。中国武术
  
    招法能否有效对付外拳的关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能否正确判断和实际粘打到对方的部位劲点。也就是有无足够快的反应速度。如果以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   设计一个能够往复直线或弧线运动的“拳头”,以超过人体极限的速率不定时出击。接受训练者只要能“截挡”来拳并同时出拳反击,再去对付速度慢了一拍的真人  攻击,就会不在话下。
  
    针对笔者“易教易学”的概念,批评者也许会说,这种统一规范、哪个体院助教都能传授的实用招法,中国学生容易学,也一定容易被外国拳手学去。两相抵消,仍
  
    然无法体现中国武术的技击优势。在此有必要强调,我建议的精选实用招法,达到外部要求虽然不很难,但作为同时选修太极、形意、八卦或“内家少林”功夫的体
  
    院学生和有名师指点的习武者来说,他们学练博大精深之相关拳理拳术的功底,尤其是内家拳“催僵化柔、积柔成刚、化刚为柔”的三层功夫,并非是作为门外汉的
  
    国外拳击高手们,能够轻易模仿熟学习得了的。而即使天天练、月月练、年年练这些简单招术的国人,也只有在进入内家拳“积柔成刚”之第二阶段水平上,才能得
  
    到有效发挥;在“化刚为柔”的高级阶段,方能发挥无穷威力。
  
    倘若以19岁入学为限,如体院选择可造之材,在本科之外加设三年研究生课程,那么在毕业之期,正好是内功趋向成熟、且年龄体能与竞技状态正值一生高峰期
  
    间。而目前中国武术界存在的一大问题,往往是内劲初成的青年习武者,缺乏有高度针对性的系统化科学化实战技能训练。有较高实战技能和经验者,轻视甚至排斥
  
    对中国武术具有精髓意义的内劲追求与训练。因此,必须改变这两者相互分离的致命状态。而这种改变,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武术师徒相授的教学传统,而是规定和强
  
    调了师徒相授在修炼内功方面的突出作用与必要分工,而把技能招术方面的教学,借鉴西方拳术的先进训练方法,利用现代技术纳入高度流程化的操作轨道。也就是

    说,在并不依赖名师传授前提下,首先以“以夷制夷”方式,模仿西人之道,努力接近以上泰拳习练青年所追求崇拜但缺乏内劲支撑的“速度,力量,灵敏度和耐

    力”。在此基础上,再经过高度依赖名师传授点拨的传统性内劲修炼之道,把长年单练之实用招法,贯通一气,内外合一,以节节贯穿的意气引导与淋漓尽致的随机

    发挥,出神入化,变化无穷地克敌制胜。

    采用上述全新思路,在体院招生和武术界择徒授艺过程中,既能有效保留中国武术对传统武德的内在规定与坚守,使我中华武功所独有的“信廉仁勇”之精神追求,

    在世界民族之林续放异彩。同时,又能使中国武术现状外表凌乱分散、内在博大精深的技击潜能,得到有效整合与充分发挥,在对抗性竞赛中,以刚柔相济之道,威

    而不猛、勇而不暴地宏扬中华民族在武术领域的风采魅力!最重要的是,不会导致中国硕果尚存的武术健体强身、匡济社会之正面功能,蜕变为西方文明“暴力观赏

    文化”的牺牲品,堕落为国内外资本疯狂追逐利润的产业增长点和兴奋点!

    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警察动辄拔枪开枪来弹压嫌犯、控制争端和维持治安的习惯做法相反,被要求执行“以人为本”精神的中国警察部门,必须更多依靠非致命性

    武力手段,来维持秩序,化解矛盾。这就为提升中国武术的技击水平,提供了与西方产业经济增值要求性质完全不同的广泛社会需求。可以预计,以笔者所建议的统

    一规范、改进中国体院相关课程设置和积极推广提升中国武术技能的新型举措,将会使注重武德培养的中国武术专业和业余锻炼者们,在大大提高实战技击本领的同

    时,也能找到更为广阔的正面服务社会的机会。

    而确保中国高贵武术品质不为“人欲横流”之市场经济魔力荼毒毁灭的根本办法,就是去芜存菁地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美德部分,矢志不渝地坚持走中国化的社

    会主义道路。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信仰,爱情、友谊,志向,教育,医疗……,包括中国武术在内,一旦被纳入全面商品化的轨道,就会变味。我们
  
    必须记住这一点。

    注释:

    1、 记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家体委仍把奥运会法定拳击项目,列为“反人道”的禁止参加之列。

    2、 在注重单个动作操练的加拿大基宏太极会的成员中,竟然有短短习武十几个月者,就取得全加太极推手冠军的例子,以及在推手交流中摔倒数十年训练有素人士的情形。

    3、笔者师门前辈中,就有在六十年代每天凌晨一记崩拳连打三里路的刻苦示例。

    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所以荀子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后泛指精锐的士兵。

    此外还有铁鹰锐士。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

    当时的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司马错便借这个名号创立了“铁鹰锐士”: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

    “铁鹰锐士”的简拔方法极为苛刻:首先是体魄关。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司马错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此关通过,方能进入各种较武;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个人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过各种兵器的较武关。如此一一下来,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只有堪堪一千六百人。

以上是秦军“铁鹰锐士”的选拔标准,中华武术历来就讲:“一胆二力三功夫”。无胆无力就别谈什么功夫了,那叫舞术不叫武术。而现代电影里的都是舞术。真正还能按古人标准去习武的已经凤毛麟角了。why? ——钢筋铁骨不如手枪一把。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实际价值和练习时间简直不成比例。但绝不能否认传统武术在有其绝对价值的冷兵器时代的辉煌。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