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学

如何应付街头打斗

时间:2013-10-5 10:15:55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547  评论:0

 笔者生性愚直,好管不平事,所历街头大小巷战上百,多次受刀砍斧劈,数次濒临生死边缘,惨状自不堪言。今从“实战”这一角度,来谈一谈街头自卫,谈一谈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简单的训练来对付大小街头成群结队手拿铁棍马刀的地痞流氓,以及凶狠残暴的不法歹徒。当然,我所谈的,大多是经验式的,旨在抛砖引玉,请同行多多指教。

    一、漫步街头:打斗观念亟需改变
    就“街头实战”而言,我觉得首先要改变习武者的观念,观念不改变,任何一个武林高手都只能是在温室里成长,经不住任何的风吹雨打;观念一旦改变,任何庸手都会成为毫无顾忌的惯战之士!

    今从“实战”的角度,提出几点忠告:
(一)首选械斗。
相对而言,冷兵器的装备,使武术至少增强了数倍的杀伤力,因而原始武术,主要以械斗为主,手搏为辅。古人认为,手搏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展开械斗前活动筋骨之用,二是熟练身手之用。古代的刺客,多用刀子去刺杀敌人,没有听说过一个刺客用赤手空拳去“打”死敌人的!有的刺客一旦失去了武器,就束手就擒,可见他们对“手搏”这一技巧,实在陌生得很;也可见古代所谓的“刺客”,并非是凭借什么神功绝技,而凭的是勇气,一去不复返的气概!所应用的手段,也不外乎是如何接近目标,再如何用利器刺杀,如何功成身退,等等。这与现代所谓的“搏杀术”,那可真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当然,手搏并非毫无用处,它有一定的作用,但若拿手搏与械斗相比,械斗的优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用我多说。两个同样水平的人,一个训练械斗三个月,一个训练手搏一年,他们交手的结果就很难讲!如果两人同时训练三个月,手搏肯定难以与械斗一比!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公平,我觉得真正公平的是,训练手搏得用一年时间才达到的水平,械斗者三个月就达到了,多用一种武器,少用几个月时间,值不值?值啊!
用手搏的“艺术”去对付大街上成群结队的歹徒的铁管马刀,其结局必然惨烈!这种做法也绝对不明智!

    (二)强调杀伤效果。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一些杀伤力极强的窍门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一些“技”被逐渐遗忘,“术”被武术界人士孜孜以求!

    如古代武士,多数重点突出如何突然袭击一击必杀,比如,用小刀从左胸部第几根胸骨之间刺入,刺入多少深度才能达及心脏,对这些东西古人极其重视。又如从后偷袭时,勒喉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时候适用什么方式,几秒钟致晕多不时间致死,等等,也是一个刺客所必需熟知的。这些,是“技”的内容。

    现代武术已撇开这一些不谈了,谈到的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现在所重视的,是直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攻击能够得手,怎样用组合拳攻击,怎样用连环腿攻击,腿攻与快摔如何连接,等等等等,这些,是“术”的内容。

    “技”强调杀伤效果,“术”强调得手效果。
    忽视“技”的训练,使一些武术中原有的精华内容丧失了,而这些东西在实战中绝不可忽视!比如,用马刀砍人,不能砍脑门,一砍脑门刀刃嵌入骨头拔不出来,敌人还照常会反击;要想重伤对手,要横着肌肉的纹理砍,不能顺着砍,顺着砍七天就愈,横着砍留下终生后遗症!……这些内容,在对敌斗争中,在实战中,不可不知!江湖“保命四字秘诀”中就有一“挨”字诀,即如何挨打、挨杀,也是一门学问,挨不好一棍就死,挨得好十刀也刺不死,这其实也是“技”的内容。

    过分强调“术”,忽视“技”,这是现代武术的毛病,它使得攻击的杀伤力大大降低,效果不理想。现代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过分强调杀伤力肯定不应该,这项“体育运动”也会没有发展前途,这值得肯定。

    但对于一个追求“实战效果”的武迷而言,如果忽视了杀伤效果而偏面追求得手效果,那未免美中不足了!

    (三)“实战”就是不公平、无限制。
    现代武术对抗无论是竞赛还是切磋,都是一对一的公平对抗,这只能是较为合理地衡量双方武术水平的对抗形式,但却不能替代“实战对抗”的所有形式。武术对抗的原则是公正、公平,实战对抗的原则是破坏公平、破坏平衡态。以有备杀无备,以暗斗击明争、以器械攻徒手,以人多围人少。实战对抗很少出现武术对抗这种局面,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众寡之争、强弱之争、明暗之争。如果武术对抗这种形式能够替代实战对抗的话,那么,古代战争只需派几员大将来一次“大比武”即可,“诸葛亮”则永远退休在家矣!

    要想提高自身的实战水平,绝对不能满足于武术对抗所取得的胜利,散打冠军被小流氓打得头破血流,其实旁人无须责难这位散打冠军!其原因就在于武术对抗与实战对抗有着巨大差别!

    (四)回来吧,“警觉”!
    武术对抗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让人失去了在对敌斗争中绝不能失去的能力,即“警觉心态”!一个武士一旦失去了“警觉心态”,我以为他便称不上武士,因为他无法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明的暗的突然攻击和偷袭!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我原来练传统武术,师父培养我这种“警觉”能力非常重视,所以我二十岁时在民间开设拳堂教拳,虽受过许多人的多次“试拳”而均能不丢颜面(事例详见《镖师必读》一书)。

    若习武为了参加比赛或公开切磋取得胜利,不具备警觉心态自然可以!若习武是为了实战,那么,警觉心态的失去就等于生命的失去!

    传统武界有许多名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人似有人”等。现代武术界对此不堪一顾。其实这些武谚不单指练拳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更指平时的警觉心态!我有一位师父左手从不离烟杆(到他去世时左手还握着烟杆),被人请客时从来背墙而坐,两脚从不前伸,保持随时起立的状态!也许在现代武者眼中看来这是多么的不适时宜,但若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我以为实实在在深有必要!现代武术所失去的警觉心态,正是实战自卫中最可宝贵的东西!

    (五)德、武分离。
    武德是习武者的职业道德,武术界历来强调这一点。但对“后发制人”,“点到为止”诸如此类的武林“规矩”,我深不以为然!

    先发,后发不是指外形动作,而应该指心理临战状态!凡先发者,是精神上进入攻击状态,而非指动作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先发制人,后发(处于被动状态)制于人,根本没有“后发制人”之说!有些人把“后发先至”与“后发制人”混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后发先至”是指动作上让对手“先发”,但精神上却是自己“先发”,因为就双方而言,他主动,因而“后发”能够“先至”!

    至于“点到为止”,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更是可笑!在实战中,当在要挟、劫持对手时,也许会“点到为止”吧?否则,生死关头,谁敢“点到为止”谁就倒霉!有人在力击之下尚且受到对手的垂死反击,一“点”之下又怎能让对手束手就擒?兹举一例如下:某市散打冠军一次在电影院中被踩了一脚后大怒,不料对手身后竟有五六人之多,此冠军即被揍得鼻青脸肿。心有不甘,约了师兄弟七八人,终日到电影院门口候着。终有一日,那踩他一脚的人出现,此冠军与师兄弟二人即上前夹攻,以空心铁棍猛击此人头部,将其捣打倒在地!被击者满面流血,却又从地上爬起拼打!又用铁棍猛击,又倒地,又爬起……如是三番,冠军终于心里发毛,将对手打倒后迅速逃离现场了,一走了之。试问,散打冠军与其师兄二人用铁棍将人击倒三次,对手竟然三次爬起拼打。若这二人“点到为止”,后果又会是什么呢?
习武之人必须讲究武德。但讲武德与“后发制人”“点到为止”是两回事,我这样认为。不讲武德,害人害己,下场必定可悲;若武术受武德制约而不能尽情发挥,这武德岂不也是一个“害人精”?

    武林中有太多的约束,太多的规则!如果仅仅约束一个人的道德,未为不可!如果约束的是武术本身,则大错特错!许多习武者在初入武门时师父就谆谆告诫“不可乱用”,一些初学者也曾向我来信表白“不会和别人动手的”,这是无形中背起的包袱!这种包袱一旦背起来,就会缺少武者所不可或缺的斗志,没有斗志,岂可称为“武者”?!这种武者,肯定没有打斗“气质”,没有冲杀“气魄”!真正习武者,在达到化境之前,都在无形中透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在达到化境后,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不可动摇的气势,让人望而生敬!


(四)铁拳头:神鬼难防的贴身暗器

    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贴身的暗器,用“神鬼难防”四个字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夜战首推“铁拳头”。关于“铁拳头”的制作,我已在《江湖打斗三十六毒手》中介绍过,请大家参考,试着做两个。

    用钢筋一段,将钢筋的一端放在手心,然后令钢筋从小指掌侧绕过手背经虎口,又经手心,从小指侧拗,绕过拳面,又从虎口绕回手心,剪断。

    这种文字介绍不容易看懂,请大家参看图示和《三十六毒手》书中的文字说明。
简言之,“铁拳头”由两个“铁圈”拼成,一个铁圈套在手心手背,一个铁圈套在手心拳面。两个圈互相牵制,使整个“铁拳头”显得牢固。用细棉绳将手心的三段钢筋扎好,以利握住。“铁拳头”横在拳面上的那段钢筋适宜于打直拳,前手如果戴上“铁拳头”,当歹徒用直拳猛击我时,我可举起前手,用这段钢筋向他的拳面一迎,他的拳头立刻打在钢筋上,没有不呲牙咧嘴直摔手的!心狠的歹徒更是自讨苦吃,他拳打得越有力他受的伤越重!

    用左手“铁拳头”迎击歹徒直拳,待其痛不可耐时,我提起右手“铁拳”朝其狠狠一击!这一拳的威力不亚于世界重量级职业拳手的狠命一击!打鼻子、打眼睛,都会血肉模糊;打心窝,打胸骨,能将骨骼击断!

    我在七十年代,曾在电影院里看到“铁拳头”的雄风,在八十年代末,收集到一起重大的命案:一个打斗老手手持“铁拳头”一拳击中对手的左胸心脏区域,致使骨骼内折,当场心脏停跳而亡!

    处于手背的那段钢筋,适用于打反背拳和鞭拳,反背拳打歹徒的鼻梁骨,鞭拳打歹徒的太阳穴、后脑、脸面,都会有惊人的效果!虎口一侧,由于钢筋交*覆盖,形成一个角度,最适宜打摆拳,摆拳宜斜上斜下打,即从下斜上打出,又拐弯勾回来,这种打法能把人的耳后皮肉撕裂一大块!摆拳最好用左手打,左手一圈一勾,右手或直拳或近身上勾拳,在戴着“铁拳头”时会要人的命!

    用上勾拳向上打下巴,在徒手格斗中应极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手指也会受伤甚至折断!但,如果戴了“铁拳头”,就不必有此顾虑,尽力一击,歹徒都会象小丑一样向后翻倒!小指一侧,“铁拳头”的功用是“砸”,砸击有三:一是砸踢过来的脚的脚背或踝骨;二是当歹徒向前俯身时砸他的后脑;三是当歹徒向后仰身躲开你的攻击时,一记恰到好处的砸,可使其四脚朝天!拳击中的所有技术和散打中大部分手技均可戴上“铁拳头”来发挥,其杀伤力比徒手至少可以增强五倍!

    下面,我向大家推荐第二种贴身暗器:三尖钉。
    相对而言,“铁拳头”旨在增强“重击”效果,突出“狠”;“三尖钉”则旨在增强“利器”的效果,突出“毒”!关于“三尖钉”,李紫剑先生在其教程中也有介绍,他的制作方法是:
    取两根长10cm以上的铁钉,将其中一根铁钉的钉尾焊接在另一根铁钉的中间,两钉成直角,用布缠住,握于手中,即为“三尖钉”!我所了解到的“三尖钉”与之大同小异,制作方法是:用粗细适当的短木棒一根,长约15cm,两头削成尖角,在木棒中间,钻一个洞,从洞中穿入铁钉一枚,用铁皮包好,外用麻绳缠紧,即可。以上两种制作方法,只是材料有别而已!

    将钉尖在石头上磨一磨,使之更加锋利,更有狠毒者,在钉尖上淬一些毒药,让人受刺后多受一层痛苦!三尖钉有三个“尖”,它们的功用各不相同。中间的这个尖最长,利于攻击,是冲锋陷阵杀歹徒取命的“先锋”,比如当歹徒用直拳攻我时,我可用这个尖角迎上去,钉尖一定能够穿破歹徒的拳头!若用于攻击,刺入肌肉,轻轻爽爽,几乎不用力气。请注意:用三尖钉攻击,慎勿刺击心脏区域,以免引起死亡!虎口一侧的“尖”,适宜于摆拳攻击。小指一侧的“尖”,既可迎击歹徒的攻过来的手和脚,也可主动攻击砸刺歹徒的身体!一器在手,威力倍增,此话一点不虚!

    向大家推荐第三种随身暗器,这种暗器由我改进,我还没有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因而不知叫什么才好。

    用普通螺丝刀(拧螺丝用的,江南人叫起子)一把,不要太大,再找一枚长一点的铁钉。
找准位置,将铁钉钉入螺丝刀的木柄,钉得深一些,然后,用老虎钳使铁钉从半腰弯回,成一个“n”形,钉尾恰好碰到螺丝刀木柄。用麻绳住钉尾,并将它固定在螺丝刀柄上。注意检查,铁钉一定要牢固!在街头打斗中,不坚固的武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图29。
将螺丝刀的刀口磨薄,使之锋利无比,制作即完成!使用时,正反握刀均可。将中指套入铁钉弯成的“n”形中,手握木柄。螺丝刀的柄尾顶部略露出一小截,用此部位打摆拳,击伤效果出奇的好!无论击中太阳穴或耳后穴,均能将人击翻在地!用钉身的“n”形顶部进行直拳攻击,其杀伤力比“铁拳头”有过之而无不及!螺丝刀的刀口就相当于一把匕首,可以划,更可以刺!遇上普通的打斗,一枚弯弯的铁钉就可以让歹徒苦头吃尽!遇上凶险的打斗,把螺丝刀当匕首,随遇可使!

五、甲和拐:街头打斗之防卫

    那一年,在河北某镇,一个十三四岁的异地小孩在店里买一只脸盆,递去十块钱,店主随便拿了一只递给他,小孩一看,脸盆上的搪瓷已掉了一块,要求换一只,店主欺他年纪小,又是外地人(讲南方普通话),就随手甩了小孩一巴掌。这一巴掌好狠,把小孩打到街上去……

    我愤怒了,扶起小孩,冲进店里质问,店里有四个年轻人和一个女人,见我愤怒的样子,哈哈地大声笑起来,作出极轻蔑的神态。我几乎失去理智,冲刺,提腿,猛踢!又冲刺,出拳,猛击!……三下五除二,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我让这四个肆无忌惮的东西在地上打滚,让他们痛苦地呻吟着!我要求他们起来替小孩办完退款手续。事情解决了,我才回过神来。猛然地,我发现了一个极大的疏忽,一个严重的失误:那个女人不见了。我连忙拉起小孩,往店门外跑,但来不及了,已经有二十多个人手握马刀从隔壁厂子里冲出来,迅速堵住了店门。

    一场恶战就这样开始了……

    此后的事情无须再谈了,在这一场打斗中,我的左手臂,差不多被人家结结实实砍了三四十刀之多。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左臂依旧安然无恙──虽然左臂的衣袖已被砍得稀巴烂。

    这是什么奥秘呢?是“铁臂神功”吗?不是的。大家都知道所谓“铁臂功”之类,抵挡木棍铁棍尚可,若用它去抵挡砍刀马刀,手臂不被劈成十几段才怪。跟大家一样,当时与我打斗的人,见我用左臂去挡他们的马刀,都惊疑得不得了。当我一路奋战出围的时候,猛然发现那小孩还没有跟上来,我又返身冲了回去,二十几个人见状魂飞魄散,四面逃开,我跑到店里,那小孩还呆呆地站在那儿呢!奥秘,在于我左臂上的“护甲”!

    我的护甲(护臂),是一头略大的半圆滚筒形,用合金制成,又轻又坚固。将略细的一端放在左手腕处,边缘略上翘,以防砍刀砍在“护甲”上滑脱削到手背。将略粗的一端放在左肘部,顶部与肘尖平齐,并从外肘到肘窝斜斜切入,以利手臂伸屈,不受限制。将护甲套入左前臂时,刚好将左前臂的外侧(与手背、手小指侧)护住而左前臂的内侧(手心一侧)留下空余,系好绳子,将之绑紧,即可。护甲的内侧,可以垫上一些软布,以作缓冲减震之用,以备应付铁棍猛劈。护甲的外面,也可以缝上一块普通的布料,或制成“袖套”的模样,以利掩护,让外人看不出来。应用时,将左小臂外侧斜斜迎挡歹徒的铁棍、马刀、砍刀,那些武器全会滑到一边。

    对一般人而言,爱以右手执刀执棍,其刀棍之砍劈,都为斜线,也即攻向我的左侧上方。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这样做。这时,只要举左臂斜迎,则可保万事大吉。其要,在于一个“斜”字。臂要斜,“斜”才会“滑”;身要斜,“斜”则利于右手及时的反击。左臂(护甲)迎截时,尽量不要迎截歹徒的棍头和刀头,要朝其近手腕处(刀棍的中段偏后)迎截,用力向斜上一震,棍子可被震飞,刀子也可被震断。左臂的迎,与右脚斜上步,身体左转,右手迎击,都同时完成。此即形意拳中“炮拳”一式,请大家仔细看看,对不对。关键是,要打出炮拳的劲力来。右手可以用拳,也可以用武器,甚至用三尖钉、铁拳头之类暗器。如用武器或暗器,大多能一击就解决战斗。其他的,诸如对付匕首、菜刀之类,均可如法炮制。

    这种护身器材是从哪里来的呢?谈起它的来历,我就不得不谈到古代军事战争中用的“拐”。“拐”的形制见图,在古代军事战争中,它与“盾”配合,专门用来破坏马队。用“盾”掩住身体,挡住马背上歹徒的长枪马刀,接近后,用“拐”猛扫歹徒的马脚,使马失去战斗力,马队就无法发挥威力。在传统南派武术中,还保留“拐”的技术套路和练功方法,但很少有人练习。南派有专门的以“拐”破枪和“拐”破刀的练习,这时,习练者已无盾配合,防与攻的双重任务都落在“拐”上了。手握支*将“拐”长柄贴在小臂外侧,即可起到绝佳的防护作用。当我在教学生练习短棍时,我吸收了“拐”的功能,用“拐”作为“防卫”的辅助性器械。后来,我将“拐”改制成“甲”,即护臂,作为短棍训练场上用。
再后来,“甲”就成了我向学生推广的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隐型防卫工具,专门防卫短棍、马刀、菜刀之类凶器。从此,“徒手”就可以迎截武器,其用法之霸道,任何“铁臂功”都望尘莫及。

    朋友,找一块合适的金属板,用铁锤轻轻敲,制成我所介绍的“甲”的形状,你的左臂就有刀枪不入的“特异功能”了。半天的制作,绝对可赛过十年的硬功苦练。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