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入门

调息法

时间:2014-4-23 9:39:52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1561  评论:0
Ⅰ 生活中的调息 
Ⅱ 练气功的调息 
Ⅲ 服气 


我国气功,千门百派,形成各派功法的独特风格的内容之一,就是调息方法,气功入门。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多种调息法。这些方法有的是受之师传,有的是采自古气功典籍,有的是在实践中编创的。古人对调息很重视,方法也很具体,但很少给调息的具体方法命名,为了教学方便,本书中对每种调息根据其特征进行了命名,虽然力争使名实相符,但未必能做到尽善尽美,望读者勿以文害意,着重领会、掌握其内容可也。因其中很多方法是前贤大德视为“不传之秘”的内容,切勿等闲视之。本章拟从生活中的调息、练功中的调息、服气三方面介绍。

Ⅰ、生活中的调息

这里介绍的调息方法非为练气功所特有,而是结合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碰到的各种情况,通过调息调整身体各部机能。这种调息目的是为了培养生活习惯,进行性格锻炼,及调剂工作劳逸,提高工作效率等。

一、增加精力的调息

疲劳与否均可以练,以使精力充足。方法是利用满吸的呼吸形式,当吸气完毕后意念注意到会阴,而后上升到肚脐的深部,停留在此处,停留的时间一般要达到10秒至14秒以上。如果加上意念在肚脐中转一下,正转、反转均可,则更好一点,当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即停留14秒后不觉得憋得慌了),再加一个短促的吸气加发“嘶”字音,舌尖低住门齿,做时会觉得丹田一鼓,猛然间壮紧,这即道家的“倒吸嘶字加气罡”,即吸气加罡劲。用此办法可增强精力。若有意识的同时将肛门、会阴一收缩,效果则更好。如愿意配合姿势,吸气时抬手也可以。忍不住14秒时,则先不要发嘶字音。做此功法需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



二、增强脑力的呼吸

头脑疲倦时及平时学习中均可用此法。与述方法有相同之处,但不停吸。具体方法:用满吸法,吸气时腹部膨隆,当胸部开张,肺底、肺中、肺尖充满后称满吸,尔后头上抬后仰,直到不能抬时随吸气意念从前头到后枕部再绕至鼻,一个吸气意念在里面转三圈半,停在百会穴深一寸处(图4-2),此时默念“头脑清新”(心念),百会穴处会觉得动一下,呼气时慢慢还原。此法可在开始看书时做,也可在学习半小时后做一次,养成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思维能力也会增强,做完此功看书倍觉头脑清醒。如每次练功收功时做一次效果会更好。注意:这种呼吸法每次做三、五个就可以了,做多了气冲的可能会不舒服。


三、增强勇气的调息

有些人胆小,不敢走夜路,碰到悲惨景象难受,精神对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小,有人甚至呆着就有恐惧心理,这属于肝胆气、肾气虚弱的表现,除以内脏着手外还要从神经着手配合呼吸调理。方法:用满吸法挺胸吸气,一个吸气当中加上几个强度。一般一个吸气用三股吸气办法,吸完后忍住气,不得少于10秒,一般14秒以上,20秒则更好,呼气时发“啊--”字音。胆小的人如果想增加勇气,呼气时发短促的“嘿”字音,余气再慢慢吐出。一般连续练7至10口气,最少不低于5口气。这是降气法可充盈肾气。注意要在没人的地方练,集体练功时会影响别人。
[attach]1448[/attach]

四、祛除害羞怯懦心理的调气

有的人在人多的违场合说话脸红,有的人上台说话手心、腋窝出汗继而脸红,有的人不敢去和生人办事,有的人性格太内向,过于压抑。这是心、肾阴虚的表现。如何改变这种气质而使性格开放点,办法是自然吸气,吸气时收缩肛门与会阴,吸满后用力吐气,一口气分三次吐,吐完后不要马上吸气,最少停5至7至10秒。呼气时加上发“撑”字音,发音时舌尖顶贴于上腭,同时意想把自己撑大。发三个“撑”字音后口腔唾液出来,闭住气咽掉再吸气。此法平时练可以,遇到事情胆怯了,练几个这种调息,情绪就平稳了,自己精神镇静,气机充斥,说话表达就准确了,做事就顺利了,其实有些事并不是事情本身难办,而是自己觉得难办,把自己的气给拴住了。用此法呼气发“撑”字音把自己支撑起来,就不再怵头了。

五、克服骄傲调息

有的人总想表现自己,总以为自己知道的多,含不住,体内有点兴奋度就受不了,不自觉地用语言把这能量散发出去,这也是不健康的、心阴虚的表现。办法是用自然呼吸,吸气时不要舌抵上腭,而舌抵下腭,吸满了停5-7秒。呼气时舌抵上腭,要慢、要细、要弱、要含胸、低头,这样任脉的气容易往下降。总的说是多吸少呼,意即吸气意念紧跟着,呼气时意念轻点,往往有不少爱表现的人平时就喜欢昂头阔步、神气十足,这是心阴不足,任脉下不去的缘故。如督脉升起来降不下来,或任脉升的多自然会出现血压高,若不是病态,从小习惯了,就会爱表现自己,把气往上冲,过不去,任、督二脉交通不了,多余的能量就从嘴里放出来,这是任脉降不下来的缘故。用多吸气把气补起来,呼气时慢一点使里面充足,再含胸低头,把任脉气降下来,气从正常道走了,虚也补了,往上升的逆气也降下去了,任督二脉就容易平衡了。

六、快速入睡的调息

当你要睡之前做几个调息。侧卧、仰卧都可以,坐着想睡也行。方法是先从意识中发出睡觉的指令,而后慢慢吸气,腹要放松,不要达到满吸,胸微微一动张一半时就可以呼气了,呼气时默念“喝、哩(li)”音,同时配合意念从印堂深处向上一转,从眼球分开向下一落,从两乳头一直到涌泉,做几个呼吸,做不完即可入睡。此法有似于催眠术自我催眠。睡不醒的再用增强精力的办法。
七、治懒惰不想起床的呼吸

取急促风呼吸法,用风呼吸冲两个头角急促的二吸,憋住10秒钟以上再呼一次,使头脑清醒。

八、克服饥饿的调息

用满呼吸法,用鼻吸口呼。先搞一呼一吸,到第二个吸气完了舌头一裹连唾液一起咽下,没唾液就把气咽下(咽不好可能会打噎),这时用手在胃部顺时针揉一下,一般咽五口气肚子就鼓了。注意:咽下去的是空气,但不是空气在起作用,一方面咽下去的气有真气、元气,通过消化道壁进去使里面生命力更强,从西医讲,吃进空气、胃撑起来,饥饿感就没有了,揉后不仅不饿,精力还会好些。作体力劳动饥饿时吃5-7口气就可以挺起腰来。过去吃气还要背天干地支,看起来很神秘,实际上是让你精神集中,延长时间。懂此道理就自然吸气,呼气完了咽气,如果不舒服,做几个自然呼吸法,然后再做此呼吸法。
九、身上没劲的调息法

吸气腹膨后先勿满胸,而是收缩肛门、会阴,这样做相当于隔膜往下压,会阴、肛门往上挤,停在这里不再扩胸。关键是上、下两层气集中肚脐处,意念集中在肚脐深处一寸半处,可以消除疲劳。

十、食欲不振的调息

两手置于两肋,手心向上,吸气时自然呼吸,呼气时发“哥”字音,左臂不动,右臂往下降,掌心往内到肚脐,吸气时再从肚脐沿带脉至章门,转掌心向上,上升到期门,回原位,发“哥”字音把肝胆震动,胆汁就出来了。胆属甲木,胃属己土,甲乙合而化土,土得木而达,胃功能就好了。
以上所讲日常生活中的调息方法,应根据自己情况灵活运用,练气功首先是解决自身问题,而后才能解决学问问题,以前念书人都是端身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儒家不意守丹田,到心就止),把心神往内收。明朝王阳明教书就是半天念书,半天做功,不做功出不了真学问。我们也应时刻注意把自身调整好。如有的人老实有余,可以练增加勇气的调息法;有的人有骄傲情绪好表现自己是个毛病,应通过练气功努力克服它,否则有点功夫也不会高上去。总之,应根据自己情况很好地运用,解决好自身问题。
Ⅱ、练气功的调息

一、神息相依调息法

精神、呼吸互相依存,此类方法总的原则是使意念与呼吸结合起来,神息互相依恋,内又分为:

(一)数息:一般讲此问题属运用意识范畴,从调息角度讲也属于调息的范畴。调息的目的是使呼吸深细匀长,数息怎么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由于把精神与呼吸结合到一起,精神就能渐趋安定,呼吸自然平静下来,慢慢变得不急促了,再进而使呼吸均匀节律化。数息的作法:可以在吸气时默数一字,呼气时默数一字,也可以一个呼吸默数一字,数到十再从头开始,周而往复。上述两种办法均用自然呼吸,第一种方法使精神与呼吸结合作用更强一点。此法的注意事项是呼吸要自然,不要勉强,数数字完全服务于呼吸,不要用意念来改变呼吸的速度。一般说来,能够做到自然数,便可做到不自觉地使呼吸匀静,这时精神与呼吸完全结合,精神就不往外散了,这也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方法。精神与呼吸结合起来,加强了呼吸本身的功能,并使之逐步变得深细匀长。一旦达到数与息紧密结合了,就进入第二种即随息。

(二)随息:通过数息使呼吸改变得自然了,就不再数了,总停留在数息功夫就不能往上长了。一旦数与息结合紧密了就要进入随息,这个过程就是“弃数从随”,即意念要跟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气所达之处,呼气时意念跟随气流而出,这是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为吸气时意念随着胸和腹的呼吸运动而动,这种运动可以是顺呼吸也可以是逆呼吸。腹式呼吸或胸式呼吸均可以。一般练功搞随息应用腹式呼吸,不采用胸式呼吸。如能反复这样做,呼吸会自然变得深细匀长,但绝对不要人为地制造这种深细匀长,如勉强行之,则有可能出现胸闷、气憋或内脏下垂的可能性。久久行之,能达到意念与呼吸或气相结合,这时要进入第三种即观息。

(三)观息:当练随息到一定程度后,意念与呼吸结合得很好了,就不要老随着呼吸运动,而要观察体内的气息出入运行情况,以至皮肤、毛孔开张的情况,叫“弃随从观”。因练数息、随息到一定程度后,除气机吞吐量增大以外,对内感觉功能也敏感了,精神注意里面以后,对内的各种功能就增强了,有了随息的基础,里面呼吸怎么走,气怎么运,先看肺气怎么走,再感觉气怎么运动到周身,感到皮肤与体内气息相结合及皮肤怎么呼吸,这时就达到神息相依。能达到观息的程度,练命功就达到高级境界了。

实际这是一种功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功法的三个不同阶段,三种方法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若开始不搞数息,就搞随息,可能体会不到随息之妙,因数息一跑神能觉察到,而随息跑神不易被发觉,气也随之跑了,跑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从数息开始练,对于把精神拴在呼吸上作用更强,把精神更好的和息结合起来,最后达到观息、神息相依。

神息相依还有另种方法即听息法,与前三种不是一体的。

(四)听息:这是较早由庄子提出的。把自己的听力集中到呼吸上、仔细分辨呼吸的声音,当练功开始时用耳听呼吸声音,即使不练功呼吸声音再微细也能听到,慢慢听着它,慢慢能使呼吸变得深细匀长了,当呼吸变得深细匀长后,声音就要消失了,再用耳听就听不到了,这时可以会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时就要改用听心音法。

听心音法古人没提出过,我们加在此处作一介绍。当出现心脏通通的跳动声后(耳听的血管跳动声不算),就不要去听声音了,而用意念去跟着并体察心脏的收缩跳动,心脏又和全身血管连在一起,又去体会全身血管的跳动,如未出现上述现象,就用精神来分辨呼吸出入的动静,这就叫做“无听之以耳,耳听之以心”。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因耳听的是机械频率的振动,呼吸小了振动的强度不够,耳就分辨不出来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以后用意识也感觉不到了,再用气去听。当呼吸气机进一步深化和深细时,意念和气就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只有从气本身的运动和活动进行气的自我体察。当意念与气完全结合到一起后,这时气已不全是呼吸之气,而和身体内的气机结合到一起,就达到神守一如了。这时气动就和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了。过去认为听息是高级功法,不易出偏,这是最简便的练功方法,只要把精神集中起来后,慢慢就可以引导你达到高级功法,不需要再改动功法,只是一门心思听就行了,从耳听到意听再到气机听,一步步自己深入。过去气功界认为此法是保密的,可是公开出售的庄子书中就有,明明白白地写着,庄子的听息法道家功仍认为是上乘功法。

二、平调阴阳调息法

一般从阴阳立论的多用此法,通过呼吸达到体内阴阳平衡。上述方法是走真气、元气的层次,此法是走阴阳的层次,复杂一些,现介绍两种:

(一)鼻孔阴阳交替法:此法先用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食指按在鼻根,中指或四指按住左鼻孔。(图4-7)吸气时大拇指闭塞右鼻孔(左鼻孔放开,使气从左鼻孔吸出);呼气时,堵左鼻孔,放右鼻孔,使气从右鼻孔呼出,连续做24或36个呼吸,然后再换左手,方法同前,只是吸气从左鼻孔而入,呼气从右鼻孔而出,这样起到平调阴阳的作用。

[attach]1452[/attach]

此属佛家密宗的呼吸法。根据佛家密宗中脉观点,中脉内有一通真气的管,此管右面为红的,通阳气,左面为黄的,通阴气。此两管与鼻孔相连,一开始用右鼻孔吸,左鼻孔呼,即阳进阴出,再换左鼻孔,阴进阳出,这样阴阳平衡,全身功能也就平衡了(密宗练此,尚有特殊内容)。我们的老祖宗经过练功对此体会的非常深刻。虽然现代解剖生命学对此尚无所发现,但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体会到一天中每个时辰两个鼻孔呼吸不一样,好像在“轮流执政”。此法看起来很烦琐,但对开始练功不能掌握入静的人,可用此法帮助入静,使身体生命活动节律化。此法限制性强,非常具体,逼着你非集中精神不可。当会入静以后即可不用此法。如用此法还不能入静,再加憋气法,即吸完气后憋住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因憋住气后,会稍感难受,杂念就不易产生。但也不要憋得太狠,否则更容易出杂念。这一方法虽然较烦琐,但动作简单、利于普及,可改为集体练的呼吸操。

(二)上、下气机离合法:用来交通天地阴阳之气,有两个方法:

1.以鼻吸气,上腹膨隆,意念从头顶至肚脐,同时脚趾微微卷曲,脚心回缩,提肛,小腹收缩,意念从脚心回归肚脐。呼气时上腹回缩,随着呼气意念返还头顶乃至虚空,同时脐以下全部放松复原,意念从肚脐返还脚心乃至地下。(图4-8)肚脐旁二寸有天枢穴,使天地之气在脐部交合,呼气时气往两头拉,使身体气机一张一缩,慢慢天人就合一了。这是练功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承始承终的方法。

2.指按鼻孔如(一)所述,吸气时从右鼻孔而入喉头转入左胸而下,绕到肚脐,同时意念从右足上升至肚脐;呼气时从肚脐经右胸,过喉头自左鼻孔而出,意念从肚脐下达左脚。(图4-9)如此行12至18个呼吸,然后再反而行之。

此法的好处是一方面用手摁住一个鼻孔,精神易集中,另一方面是气从喉头通过易激发身体之敏感度。此法实际是瑜伽功法。在日常生活中如谈话时都可做此呼吸,亦可做鼻部按摩,因从鼻根向下是五脏肺、心、肝、脾、肾,按摩后即可改善五脏功能。平时多练呼吸,把精神注意到呼吸上,易使精神内向,把能量集中到身体里面来,使身体气机发生变化。
[attach]1453[/attach]

三、意气引动调息法

这种调息方法是利用呼吸的节律进行意念导引,使内气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也是气功家较为重视的,是在练静功中使用较多的一种,也是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方法。

(一)丹田翕(音息,当合讲)张调息法:这是在练功过程中使丹田气充足,用后天的呼吸之气引动先天气产生的一种调息方法。此法与腹式呼吸不等同。作法是闭眼,从意念中把鼻子和丹田结合起来,丹田有如气囊,吸则张,呼则合。鼻吸时丹田是向四外张,而不单 是肚皮向前鼓。注意:①意念不要注意在腹壁运动,不要注意外部形体变化,而是着眼于丹田内部的翕张。做到似守非守,若有若无;②丹田开合的动点在肚脐以下,不是用膈肌来推动,这样动才能做到意气引动,不是用呼吸运动来引动,只是借助呼吸的节律。此呼吸法可以使气沉丹田,集聚内气,有时可以直接引发息住,直入高级境界。

(二)混元中丹田调息法:此法与上法同样重要,只是由于不同门派所强调重点不同。上法强调下田调息,此法强调中田调息,有的叫玄关调息。调息的位置在心口(剑突到中脘中间),吸气时气从心口降到中脘深处,呼气时从中脘到心口,此法既不强调胸式呼吸,也不强调腹式呼吸,只是在心口处来回运动。这种调息法最好先意守鼻根的山根穴,待杂念静除以后再随着呼吸进行中田的往复运动。有时入静后会自动出现中田的气机往复运动,这也叫玄关窍开。如能自动开张就自然入静了,甚至肺也跟着上下运动,道家文始派过去用此法较多。此法的好处在于不勉强,不搞运动,从意守进入调息,不易出弊病,直接打开玄关,进入高深境界。注意:气机的上下往复要均匀缓慢,悠悠扬扬。

(三)回风混合调息法:此法为打开中丹田的玄关,可以增加元气。做时把注意力集中到夹脊穴,吸气时意念从鼻孔上升到额颅到巅顶百会穴,沿后头而下,顺脊柱下行,到脊中穴的前面,呼气时逆路而回。(图4-10)据说此法是古人“退藏于密”的简单行法,是否这样无法考证。《易经》中有一卦属于艮卦,有“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的讲法,艮当止讲,止到脊背上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庭是中庭的庭,即呼吸在里面走,也感觉不到人的存在。这就是练功入静到一定程度感觉不到自身的存在了。对古人的功法无文字记载,属口耳流传,多为后人附会。
[attach]1454[/attach]


此法之所以叫回风混合调息法,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呼吸运动。一般的呼吸运动,吸气时向下走,呼气时上来。而回风混合调息法吸气时气先往上而后向下,呼气时先上而后下行回来。风即气的意思,一吸气气往上冲,不是用膈膜下降产生呼吸运动,而是意念带着走。从现代医学讲,吸气时气通过鼻腔上之筛板,刺激筛板上之筛孔,通过压力的传递刺激脑,脑脊液发生变化,顺第三、四脑室下至脊髓的中,再往下传递至脊中,此处于腹部相当太阳神经丛,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这也是古人较好的调息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均可意守山根穴。

(四)“添油益精”调息法:一般人元气虚弱,精气不足,或老年人元气耗损,则用“添油益精”调息法把元气补过来。古气功理论讲,人到64岁元气就剩下不多了,再想修仙成道则用“添油益精”调息法来增加元气。此法与回风混合调息法差不多,只是较之延长了路线。具体作法:吸气时同混合回风,气至脊中后继续下行至尾闾,前行至会阴,经前阴而后入下丹田。(图4-11)至此忍住气暂不吐气,而后再自然呼气。实际是多吸(吸气长)少呼(呼气短)。这种调息方法是用后天来培补先天的办法。一般练功是督脉上升,任脉下降,而此法是吸气督脉下降(逆行督脉),让后天气充足了由后天转化成先天。此法实际是把大自然之气收回自身,不到一个月体弱的就可强壮。有的书上说这种方法是“不传之密”。



(五)中道七门调息法:中道是指头顶至会阴之间的空间而言,相当于人体的中轴。在这轴上有七个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紧要关系,称为七门:即一为在会阴内一寸半的水平上;二为脐下三寸的水平(应在脐下三寸至肚脐这一个整体);三为胃的后方处,相当于中脘穴深处;四为第二到第四肋骨相连的水平上;五为相当于喉部甲状腺后面的水平上;六为眉间的水平上;七为头顶内一寸处。对头顶至会阴之间这一空间的气柱不练功体会不到。练功后即感觉到此气柱,在不同的部位上还与身体周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与生命相联的脉络称为门,门一开气即出去,调息即利用此。具体作法是:利用满吸法,吸满后停气,意念从会阴逐门向上,上升至头顶,再向下返回至胃脘(图4-12),而后停留,最后自然呼气。此一方法对增强生命力打通中脉有明显作用。不过行此法在逐门依次上升时不要太快,也不能慢慢悠悠,开始时每门有一秒钟的时间即可,如果闭气不能忍受,就停在所到之处喘口气,再接着满吸后继续进行,切勿勉强,最后达到自然升降。此法不是练功的全过程用,而是练功开始时用,最多不超过18个呼吸。
[attach]1455[/attach]

(六)天门出入调息法:天门指与大脑相通的穴位,鼻尖称中天门,头顶称南天门,有的门派对头顶直称天门,但从不介绍天门的位置。具体作法是:吸气时从鼻尖到脑中,脑中在眉间正中线水平向内与百会向下垂直交点上方的圆球体,呼气时从脑中至头顶而出,第二次吸气从头顶至脑中,第二次呼气从脑中至鼻出来(图4-13)。别的呼吸法都是一个呼吸,唯独此法是二个呼吸一个周期。此法强调的是天门的气机出入,吸气时从鼻尖进气,不是从鼻孔走而是从鼻柱向里走,呼气从头顶出。反复做可以帮助调神,开发智慧,而且还可出特异功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有无穷玄妙。呼吸与意念结合直接走脑子,直修上田,一开始就神气合一,走浑化归一,此法师徒口传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说《黄庭经》中记载的“呼吸出入在庐间”即此,但无可考证资料。
[attach]1456[/attach]

(七)炼丹调息法:属道家采药炼丹呼吸法。由于道家练丹门派不同,提法也不一样。一般主张在炼丹的采药运行周天中都要求神注既炁穴(下丹田),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呼吸进行吹嘘,这即古人所说风火相煽之意。以道家的龙门派炼丹而言,在运周天过程中督脉上升阶段称为进阳火,任脉下降阶段称为退阴符。进阳火时呼吸,用吸而不用呼,退阴符时只用呼而不用吸。道家出现活子时就要采药归炉,用“吸、提、搓、闭”口诀。运小周天时督脉上升分为六规,任脉也分六规,一吸气行一规。有的门派有一吸气直到百会,也有的说进阳火为九,退阴符为六,即吸九呼六,有的说是周天,督脉为216,任脉为114,正好360。过去都说自己的功法好,别人的结不了丹,究竟哪种功法对,按《伍柳仙宗》讲,别的都不对,48才对,前后各24。所谓“四揲”,而真正的内容——呼吸方法,却秘而不宣,实则非常简单。

四、观想调息法

所谓观想调息法实际已不是调息,而是借助呼吸运动进行想象的一种方法,用来加强身体气机的开合,故也可以称作运动意识的一种方法。然而古人却称此为高级的调息方法。

(一)脐轮调息法

1.脐轮开合出入法:意识中要忘掉呼吸道的气息出入运动,只注意脐轮的开合,这是入静后的自我感觉,吸气时气从脐入,脐轮微微有内缩的感觉,呼气时气从脐而出,脐轮有开张的感觉。古人称之为神阙呼吸。注意:如果意念和呼吸运动(含胸式或腹式呼吸)结合在一起,就不称为神阙呼吸了。

2.脐轮旋转法:当吸气时意念围绕着肚脐旋转,方向是左下右上;呼气时右下左上。(图4-14)注意:作此意念运转时是整个肚脐的平面在转,而不是某一点转,不是在皮肤表面,而是在脐深约二寸处,用此呼吸法多配合用目似垂帘,留有一线光线,内视着旋转部位,当调息好时可能会觉有光芒,这时需要安心继续调息,不可分辨光芒的大小强弱,如果光球过大(如拳头大)则须在旋转时逐渐令其缩小,直至比脐轮稍小为止,过去称此为气丹,也有些门派称之为金丹。

[attach]1457[/attach]

(二)体表开合调息法:当调息到忘却了呼吸运动及气流的出入以后,通过意念活动进行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运动。吸气时(指意念中的感觉)气息从毛窍、腠理而入,直达天地混元地带(在脐上三寸至四寸八处,身体前后径的中央),呼气时气从中央通过毛窍腠理而出,此调息法可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逐步体会一吸天地与之俱吸,一呼天地与之俱呼。

此调息法练的比较好以后,开始是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继而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此时人体内的天地之心就成为宇宙的中心,即不再是我们人的自身,而是整个宇宙都和我们合到一起了,至此即可体会古人说人是天地之中心。这个学说即是从这个层次立论的。人即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点,而又无处不是中心,中心即是运动点。做好了是球体的感觉,无处不在往里面缩,那是“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这一张缩运动即形成万物之生机。练功者通过观想(体察)加强这种开合,使自身在大自然中起到主导作用,大自然的气来我们身上多了,反之我们对大自然的影响也就大了。实际此亦气功场的作用。通过体表开合可以加强气功场的强度。

(三)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此亦系直练先天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无书籍介绍。此法假想体内有一十字,具体位置有二:一是身体正中线从百会到会阴与两臂平伸中指尖连线之交叉点。(图4-15A)二是身体正中线与两内眦连线中点水平向后的中线交叉点。(图4-15B)调息时可任选其一。具体作法:用此法可不要求高度入静,吸气时意念想十字中点,气从十字的端头向中心合拢,呼气时意想从十字中心向四端放散。行此方法时切忌着相(即把身体的实体太具体化了),如追求十字点的具体位置在哪,吸气时气从哪儿走的等等;应该是若有若无。十字中点即自身之中,也是宇宙之中心。古人说:十字街前一座楼,楼上点灯不用油。“楼”即脑袋,“灯”即亮点,即用意念集中以后产生的明亮感。此即简单的开通中脉的功法。此法即先练中脉而不先练任督二脉。

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是一特殊功门,较实用简单,与其它功门均无矛盾。欲练此功者,可以试着做:先体会到十字后,睁眼安静呆着,想我要练功了,等脑内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再闭眼向十字中点集中,调息时如果一下做不到四端向中心合拢、放散,也可以先从两头来。做此调息一小时后体内就有变化,什么感觉都不要害怕,也不要高兴,也不要不高兴。

[attach]1458[/attach]

(四)玄关调息法:是一种简捷的练功方法。玄即深妙莫测,关即进入此的关口。此调息法与前面所讲的混元中田调息法不同,后者是有呼吸的,前者纯系观想。玄关呼吸多指性功玄关,如念动玄关、呼的一觉玄关。玄关调息法有三:

1.以鼻柱为中心,方圆一寸的球体,内外各有一半。(图4-16)吸气时天地之气从四面八方向中心集结,呼气时向天地十方(八卦加上、下)放散。

2.以两内眦连线之中点、两眉间连线之中点的连线之中点(医学上讲此系筛板的位置,可直通脑子)为中点,以两内眦距离为直径的球体,(图4-17)吸气时天地十方之气向中心集中,呼气时气由中点散向十方。

[attach]1459[/attach]

注意:行上述两种调息方法,一是要在玄关假想成功以后方能进行。方法是:先假想体外一空球,此球距身体不超过一尺,空球感明显以后将空球感移入玄关对应的体内,待有感觉后将球心移至玄关中心,即空球在体内一半,体外一半(注意千万不要着相,不是真有球,而是意念中的,也不必追求一半是多少)。

3.离头顶五丈远的高处有一不超过0.5公分大小的亮点(或圆珠),即“原始天尊”头顶悬的宝珠,此珠有一口,闭目看着自己身体就在珠子内。观想此成功后才能进行调息。吸气时气从全身各部流于中脘内部,呼气时从中脘内部流散全身。注意:应把宝珠内的自我和实我从意念中连通起来。

此系练功到高级阶段全身气脉通畅以后使用的一种调息方法,用此法时想珠内之我的气息出入,而又与实在我联合在一起,觉得有气把自己罩起来了。最后调到珠子变成实体,把人圈起来,慢慢下来把珠子吃掉,吃后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练脱胎换骨即非吃掉此“天元大丹”不可,实际是自己精神和气的凝结。同志们以后看书会看到“原始宝珠”,但没有此调息法,故在此作一介绍。

玄关调息法以前两种尤其第二种为常用,可将此做为一个小功法,经常体会。运用此法即可出特异功能。第三种若常人练易头晕、跑气,不到一定水平不能随便用。

至此,调息方法全部讲完,同志们以后练功中,完全入静以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停止现象,遇此千万要安静对待,安然自得,绝憋不坏。最后恢复呼吸时则完全是丹田里面自己动,丹田内有一线连着鼻孔,一张一合,这才叫真正的胎息。
Ⅲ、服气

服气是一种练功方法,不属调息范畴。服气就是吃气,借助吃气的动作,用意念把大自然中更广泛的气吃进去,使之在体内起作用,服气的方法很多,简介数种如下:

一、服日精法(属于中天门派服气法)

一般服早上日出金黄色或红色的太阳,以阴历三十、初一、初二为最好。方法是:两手插腰,面向太阳正立,全身放松,用眼注视太阳,凝视片刻后,头微微后仰,最好达到眼、鼻尖、太阳三点一线、眯着眼看使光芒连成一片,以舌在口内搅动待津生后,使口、咽湿润而后咽下,张大口用口吸气同时发“喝”字音,意想将太阳之光芒吸入腹内,送归丹田至会阴,停一下眼闭上,意想红太阳从会阴至丹田转立圈(图4-18),然后自然呼气把眼睁开。继而再吸气再转,如此反复咽三口气为一度。一般三度即可。然后身体恢复正常。双手揉腹,先从下丹田开始,先左侧升起至胸后右侧落下,转九大圈,然后右侧升起至胸后左侧下落,转六大圈。此为服食太阳的纯阳之气,身体正常的人服后更加健壮,如果阴虚的人服后可能会有上火发烧的现象,只要减少服食次数(只做一度)即可避免。若坚持下来只练此一功法就可出功夫。但要注意练到一定程度后有时会出现幻觉。吃气以后太阳开始是红的,继而变蓝、变绿、变紫,这都是正常现象,往往变深蓝后就出现人物形象等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此即幻觉,出现什么都不要理它,不要把它当真的,若理它就容易出毛病了。体弱气不足的人早上吃点太阳很快就能壮起来,尤其对阳虚的人效果则更好。即使普通人用中天门服食法也绝不会有任何问题。一般服食太阳法就是对着太阳吃,而不是中天门服食法。

[attach]1460[/attach]

二、服月华法(也可叫服月精法)

该法基本上与服日精法相同,只是对象是月亮。服食时间以阴历十四到十六为最好。初做从夜间开始,当服食有基础后可在月刚出,金色的月亮则更好,若开始即服金色月亮往往服不好。三口气为一度。服食完以后揉腹,转的次数与日精法相反,左上右下六次,右上左下九次。服食月亮为太阴之气,日精月华两者最好同时配合服食,易于阴阳平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剂平衡,若阳气不足可多服太阳,阴气不足可多服月亮,怕冷多吃太阳,怕热多吃月亮。要注意吃进后的意念活动要转,若专练此功,还可做周身循环。吃得有基础后吃进太阳就有红球进去,吃进月亮就有白球进去跟着走。以后再慢慢练得有基础后吃一个就来两个,吃太阳,月亮也来了,红球转,白球也跟着转,两个也碰不上,反之吃月亮亦一样。再熟了以后此球放在丹田内自己会动,这跑那跑。只练日精、月华法,坚持三年也可出全面的特异功能。但必须三点一线,太阳、月亮光芒都要接上,月亮光芒不易接上,若练熟了以后,月亮光可以一直不断,此时再服食就有另外意味了。做不到一线光芒联上服食效果则小。眯眼看一线光芒越小越好,看太阳有如一条大红布联在一起,看月亮是白白的一条这样才好。怎样才能练到这一点呢?可以在服完了以后,再多看一会,慢慢光芒就联上了。

关键还在于吃炁后把炁运开,待所有服食法讲完后再作介绍。

三、服五方气

五方即东、南、西、北、中。此法很多,现介绍一种。服气顺序为北、南、东、西、中。何谓北方,即北极星方向。面向北方,松静站立,意念与目共同注视着极远方天地交合处,心宁气静,然后将两手大拇指压住二、三、四指,用小指(取气法手指代表内脏,不代表经络。下同,小指为肾)取气,两手向前平伸,掌心相对,身体微微后仰,顺势两手回收,意念从天边取回气送入口中,同时张口发“喝”字音服气,服一口或六口,服完后身体恢复,双手放在背后肾俞穴。注意:做此法注视远方必须睁眼不许眨眼,若眨眼则闭眼静呆一会再睁眼重做,服各方气均不许眨眼。

服完北方后将体转向南方,转时从右面转过来,身体要保持平稳,向南方服气方法与上相同,只是用中指(代表心)取气,大拇指压住二、四、五指,服二口或七口,手放下时一手放在膻中,一手放在鸠尾穴(剑突下)。

然后取东方气,从右转一圈,顺着太阳转的路线转,不允许逆转。用食指(代表肝)取气,大拇指压住三、四、五指,服三口或八口,服气后两手落在期门穴(代表肝脏,在第九肋端)。服完后转向南方(从南方转向西方)方法与上同,用四指取气,拇指压住二、三、五指。手放下时一般在云门穴(锁骨外缘最凹陷处,通肝气的)。服四口或九口。

最后服中央气,身体转一周,等于又面向西方了。仰头看天正当中,两手握拳、大拇指向上,手从两侧平举大拇指冲天,一直向上举至头顶从天上拿下来服气。注意:双手沿中线下来,大拇指不要相碰,到肚脐,然后平走至第十一肋端的章门穴(脾脏),服五口或十口。

五方气是分补五脏的,某一脏虚弱就可增加一次,或单服这一脏气也可以。过去写书取气时还带上颜色,东方是青色,南方是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注意服气时不要黑气,而是蓝黑气,黑中带蓝),中央是黄色。我们不想气的颜色也可以。以前强调服气入内脏,我们强调体外穴位,手往这一放,气就导入内脏了。过去为集中精神,要求咽入气后要运转,还说各脏器有神仙,每一脏器内各一小孩接气,一咽气送入小孩嘴内,小孩还要蹦跳、蹦跳。其实所谓神仙及小孩表示内脏的精气。用的数字一至十代表五脏的生成数,天一生水,水是肾、北方;天二生火,天三生木,东方;天五生土,南方是七;西方是九;当中差五,一加五等于六……。当然不用这些数字也可以。五方气是五行的层次,以前还有服八方气,是八卦的层次。

过去服气法中不单纯是服气,在服气前要求叩齿36次,其中门齿叩9次,左面臼齿9次,右面臼齿9次,再叩门齿9次。门齿是擂鼓聚将,召集众神,体内泥丸百节皆有神,叩门齿是召集这些神的。叩左齿是安魂,右面是定魂。服气以前先叩齿实际是为了精神集中,头脑清醒。

(四)服水气

服水气就是遇到环境好的清新宜人的水(如大海、山泉等)可服食,也叫“仙鹤服水气法”。具体方法:两手握拳,拇指压住二、三指,用手背贴住命门旁边腰眼处,头向前下方45°探出,吸气发“喝”字音,同时头上抬后仰收下颏往下咽,相当于形神庄第一节“反鹤首”的动作。若平时渴得厉害时,也这样喝几口水,特别能解渴,把水化成精气。平时叩齿漱津唾液多了也这样咽,能灌溉百脉五脏六腑,开发上焦。

服气以后要让气在全身流转,用循经导引法:左臂前伸,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体,从右侧肋弓向上升经胸骨到左侧肩头,沿手三阴经向下导引至手,左手翻转至右手背上,掌心向下,沿右臂手三阳经向上导引,至颈部意送至头,而后手落右侧锁骨下,外行至右肩,沿右臂手三阴经向下导引至手指端,而后右手翻转至左手掌心向下,沿左臂手三阳经向上导引至颈部意念至头,而后落至左锁骨下,沿胸退至右侧肋弓,然后右臂向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体。顺左侧肋弓上升至右侧肩头进行导引同右手,唯方向相反。导引完毕还原时两手掌心向内放至肋弓内侧上腹部,而后沿体前上升至头部,越过头顶从后头下降,两手下送至背,手掌转肩前从腋下绕至背后,四指在背,大指在侧,沿膀胱经、胆经向下导引至足,绕至脚前方而后沿足、腿内侧(三阴经)向上导引至腹,而后重复一遍,返回腹前两手还原。

注意:导引时手轻按皮肤,微微振颤,其速度为每秒钟4次左右为宜。

上一篇:调息方法
下一篇:南怀瑾先生开示静坐的反应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