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

精武螳螂拳简介:精武螳螂拳研究组

时间:2014-6-22 10:41:07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327  评论:0
一、王郎创编螳螂拳

螳螂拳,武术中象形拳术的一种,螳螂手、猿猴步为其特征,据传,创编此拳的是山东即墨人士王郎。

关于王郎创编螳螂拳一说,是螳螂门公认的说法,凡习螳螂拳者都把王郎奉为该派武术的创始人,是开宗始祖。在王郎生活年代的断代问题上,大致有“梁武帝时期说”,“宋代时期说”和“明末清初说”三 种说法。三种说法中又比较一致地认同王郎在创拳过程中吸取了当时许多颇有影响的技击方法,如宋太祖之长拳、韩通的通臂、郑恩的缠封、温元的短拳、马籍的短 打、绵张的飞疾掌等……据说共有十八家之多,故又有“螳螂十八凑”之说。这些提到的武术流派,大多是在宋朝以后,所以说,螳螂拳的形成期应在宋代以后,明 清时期比较客观。

螳螂拳在酝酿初创时期,主要在山东一带流传,外界知之甚少,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精武体育总会聘得罗光玉先生在精武会专授螳螂拳后,才开始在上海等地区流传。以后,又随着精武会务的发展,传到了广州佛山,香港澳门,东南亚沿海国家直至世界各地。

罗光玉先生是在1919年受聘担任精武拳师的,在他的精心传授下,在精武会随罗光玉学螳螂的马建超(成鑫),陈震仪参加1928年的国术比赛获得最优秀奖。除罗光玉先生外,精武会还先后聘请过杨维新先生、王传义先生、张宝厚先生等人在精武会传授过螳螂拳。

1932 年“1.28”抗战爆发,上海精武会务因战事停顿,罗光玉先生受总会派遣,先到广州后到香港分会传授螳螂拳。罗先生的学生陈震仪也随师南下助教。罗先生的 入室弟子丁儒侠,在上海地区浦东一带传了不少人。杨维新先生的弟子陆青萍长年在上海复兴公园等处设场传授螳螂拳,丁、陆两人为螳螂拳在上海地区的传播起了 很大的作用。曾在上海随罗光玉先生习练螳螂的郭子硕,后成为广州分会的武术教练,广州市武协会长;在香港,罗光

玉的学生黄汉勖,把罗传习的螳螂拳整理出版了许多专著;余姚分会中如今仍保留着传习螳螂拳的传统。

二、精武螳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作为优秀的武术流派,螳螂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徒手、器械、功法

理论齐全,仅传世的徒手套路就有几十上百套之多。

精武螳螂系指精武体育总会早期武术教师罗光玉、杨维新在执教期间所传授下来的徒手套路、长短器械套路,精武早期学生根据罗、杨两位老师的口授所作的记录、以及从老师所持文字资料中抄录整理的各种拳谱、练功方法等内容。

主要的徒手套路

1、螳螂拳系列:

崩步、左刚、右灵、拦截、突击、歼诛、插捶、飞雁掌、十八手、黑虎交拆、螳螂出洞、螳螂偷桃、大架式、小架式、大番车、小番车、大护掩、小护掩、四路奔打、十二螳螂手、十四路弹腿、短打八连环、九路连环、连环锦套等。

2、螳螂梅花拳系列:有梅花一路至梅花五路所组成,计5套。

3、螳螂摘要拳系列:有摘要一路至六路组成,共6套。

4、螳螂白猿系列:计有:出洞、偷桃、进洞、献书、献果、孝母,计6套。

主要器械:

1、单刀(燕青刀)、2、五行单刀、3、军中大刀、4、地趟刀、5、六合双刀、6、子午剑、7、八仙剑、8、螳螂双手剑、9、虎尾三节棍、10、六合棍、11、五郎棍一路、12、五郎棍二路、13、梅花枪

主要功法:

1、十八罗汉功、2、分筋截脉法、3、铁砂掌法、4、红砂掌法5、周身排打功

三、简述螳螂拳在近代的流传(关于螳螂拳流派的介绍)

螳螂拳在历经了长时间的累代传习后,逐步繁衍出“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系以及“摔手、鸳鸯、精手、八步、少林太极”等流派,其中,尤以“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系的影响最大。

1、有关梅花螳螂派系的传承情况

代表人物为清代的李秉霄。李秉霄,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莱阳县志有明确记载。传赵珠。

赵珠、字起禄,清嘉庆年间1796—1820)莱阳赤山村人。赵珠演练螳螂拳,动作环环相扣,招术招招相连,后人将赵珠所传的螳螂拳称为“梅花螳螂拳”。这些情况在莱阳县志上也有记载。赵珠传艺於梁学香。

梁学香,(1810—1895) 海阳县榆山夼人,梁以教拳为生,至今其家乡仍保留有梁当年练武传技时的拳房。梁写出了《拳棍枪谱》、《可使有勇》和《内功谱》等螳螂拳专著,其中,《拳棍 枪谱》主要收录有三套拳谱,就是(崩补)、(乱接)、和(八肘)。梁的传人主要有:梁敬川(梁学香之子)、郝宏,姜化龙、孙元昌、祝永修、修坤善等人,都 是后来在武林界有名的风云人物。

1、关于郝宏一脉的流传情况

郝宏,字莲茹(1865年-1914年),一生以授拳为业,六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被武林界盛赞为“郝家六虎”。

郝恒义(1885年-1923年)郝家老大,曾在张宗昌部队任武术教官;

老二郝恒禄(1887年-1948年)曾到北京教拳,在吴佩孚的军队里当武术教官,担任过登州府国术馆馆长,后来因王子平力邀,来到上海,在上海山东会馆传授螳螂拳,一九四八年在上海逝世。

随恒禄的传人中,曹德坤(1885年-1959年)1915年到哈尔滨传艺,成为东三省螳螂拳的主要传人。纪忠德,后来人称“上海滩小霸王”,技击功夫特别出众。

三子郝恒常,主要是在家乡传授螳螂拳。

四子郝恒信(1890年-1959年)郝家老四,后到上海,在山东同乡会等处教拳。

郝恒坡(1904年-1957年)郝家老五,东北军的张学良,烟台的孙振先等人也都随其练过螳螂拳。

郝恒祥(1906年-1943年)郝家老六,主要在其家乡教拳,也传了不少的传人。

郝斌(1906年-1984年)字善卿,是郝家老二恒禄的儿子。曾任山东牟平县最后一任的国术馆馆长。1948年定居青岛,培养了曲滋君、钟春德等一大批有造诣、有影响的传人,为螳螂拳在近、现代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2、姜化龙一脉的流传情况

姜化龙,字云生(1855年-1924年)山东莱阳黄金沟人,姜与八卦掌的王中庆、形意拳的陈德善一起创编了“八步螳螂”并传授给了冯环义。冯将八步螳螂传到了台湾。

宋子德(1855年-1926年)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清末莱阳首富,人称“宋二爷”。宋与姜化龙是同时代人,武学主要由姜化龙代师所传,宋的文化很好,曾与姜化龙一起对历代拳谱加以整理,形成了较为完整且系统的螳螂拳谱。宋将自己所传的螳螂拳称为太极螳螂。

宋与姜的传人中,数李昆山、崔寿山和王玉山(三山)纪春亭、(二亭)等人最为出名。

李昆山,(1890年-1982年)1931年出任山东国术馆武术教官,1933年中央国术馆举行的国术国考中获长兵笫一名,主办方曾赠其“半世英雄传天下,一支干戈震东瀛”的条幅,据说此条幅系蒋介石亲笔所题。1948年,李昆山去了台湾,也把螳螂拳带到了台湾。

崔寿山,(1890年-1969年),宋子德的外甥。1905年,崔随姜化龙、宋子德习练螳螂拳,1912年开始设馆授徒。1933年在莱阳国术馆任教,1935年又到烟台发展,曾著有《螳螂拳谱》留世。

王 玉山,(1892年-1976年)1933年参加山东省擂台赛获笫一名。同年10月,与师兄李昆山一起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央国术考,王玉山获优胜,李昆山获 长兵第一名。王玉山长期在家乡传授螳螂拳,培养了大批武术精英,其子王元亮、王元乾师承家学,均得其真传。武术家张炳斗、刘宝民得其衣钵。

3、孙元昌一脉的流传情况

孙元昌(1857-1935),朱吴镇杨格庄村人,梁学香早期的学生。孙元昌的弟子众多,传人中,任凤瑞、迟守进等得其真传。再传弟子赵竹溪,还将螳螂拳传播到了香港和海外。

任凤瑞(1878年-1947年)三十来岁时,挟技到烟台闯荡谋生。不按当时的江湖规矩去其他拳房递帖拜访,凭真本领在烟台站住了脚。任的传人中数苏克斌最为出名。

苏克斌(1914年-1996年)早年在烟台随任风瑞习练武功。25岁时即开场授徒,他的五个儿子和弟子程显明得其真传。

还有在香港南洋一带传授梅花螳螂拳的鲍光英一枝,据传也得传于孙元昌一脉。鲍曾在武馆前竖旗,上书“教斗山东螳螂武艺”八个大字。

二、关于七星螳螂派系的传承

七星螳螂拳的首创人可追溯到山东平度县崔家集李家庄的李之箭。据传李之箭生于清嘉庆15年(1810年),卒于光绪17年(1891年)。李之箭和梁学香是同时代的人,据罗光玉先生说,李的武功传之“升霄道人”。李的师承与梁的师承不同,也说明螳螂拳在那时已经是很有影响的武术流派了。李传王云生。

王云生,又名王永春(1854年-1931年),年青时曾随烟台毓璜顶玉皇庙道长李义春学华山派弥祖拳,光绪十四年(1888年)随李之箭学螳螂拳。王云生将拳法传给了范旭东。

范旭东(1875年-1935年)字翔生,山东烟台人,生得高大魁梧,乡里人称“范巨人”。相传范的两臂有千斤神力,曾以臂力将牛扳倒在地。清光绪年间,沙俄在西伯利亚霍地市摆擂台,讥笑我堂堂中华国弱民渺,无人敢应战,范公闻言,携徒数人前往应战,结果,范公以娴熟的螳螂拳技法,连连挫败俄拳击家,捧得锦杯而归。大张了中国武术的威风。

范旭东的传人主要有大弟子郭嘉禄(莱阳人)、二弟子杨维新(蓬莱人)、三弟子林景山(莱阳人)、四弟子罗光玉(蓬莱人)五弟子王传义(王云生之孙)。

大弟子郭嘉禄早卒。

二弟子杨维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在上海山东同乡会教螳螂拳。上海精武会租借山东同乡会的部分屋舍办精武三分会,聘任杨维新为拳教师,杨便开始同时在上海山东同乡会和精武体育会教授螳螂拳。杨还在1929年与弟子陆青萍一起注册创办了“螳螂拳研究会”,这是在螳螂拳发源地山东以外最早成立的、以传授、研究螳螂拳为宗旨的武术社团。杨的弟子肖树斌、陆青萍等人。

肖树斌后到大连教拳,传给了张庆和、傅有贵和几个日本人,这几个日本人又将螳螂拳传播到了日本。

陆青萍(1908年-1977年)长期在复兴公园等处设场教拳,张世正、侯长信、周奂春等人都随陆先生练过螳螂拳。后来,张世正、周奂春长期在中华武术会传教螳螂拳,张世正还是上海中医学院的武术教练,侯长信担当过上海武术队教练。

三弟子林景山,山东莱阳人,(1888—1977)主要在家乡教拳,还曾在天津褚玉璞部队任武术教官,林的学生中胡永福后在大连开武馆,传李占元、李瑞年、徐洪勋、王清刚等人。李占元后在青岛传教螳螂拳,刘崇禧等得其真传。王清刚在大连传教螳螂拳。于天路、于天堂(于海)、钟连宝等人也都是林的学生。与林师同在褚手下当武术教官的还有一人叫王云鹏,王云鹏的传人王庆斋(1906—1993),传霍瑞亭。

四弟子罗光玉,山东蓬莱人(1889—1944), 罗于民国八年(1919年)受聘于上海精武总会任职。罗光玉是南下传授螳螂拳的第一人,在上海任教的十多年里,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罗的学生有:马成鑫、 陈震仪、丁儒侠、徐丁山、徐少霞、刘景章、梁伯鸿、罗铿坡、寿尧法、李佩弦、薛巩初、邹喜功、于乐江、林伯炎、范永振、、崔魁三、崔寿亭、张宝厚、迟伦 之、郭祖强、黄汉勋、黄锦洪、潘永昌、郭子硕等。

马建超又名马成鑫,江苏南京人,牙科医生,精武会早期会员,师从罗光玉,为罗在精武会早期培养的优秀学员。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国术考,马以螳螂拳出场,获得最优秀奖。

陈震仪,广东佛山人,上海精武会早期会员,曾随师兄马建超一起赴南京参加国考。1932年随罗光玉先生赴广东佛山、后又到香港教习螳螂拳。

丁儒侠(1906年-1960年),上海浦东杨园乡龙梢村人,精武早期会员,擅练内功,一生坚持习练螳螂门秘传功法“十八罗汉功”、“分筋绝脉法”等功法。丁先生传艺主要在浦东高庙庆宁寺一带,浦西老西门和先生工作过的博仁中学中亦有一些学生,其子丁学伟亦秉承家学,现为针灸医生。

郭子硕、精武早期会员,罗光玉先生的学生,专习螳螂拳,后成为广州市武术协会主席,1988年出版的《少林武功》一书中,就收录了由郭子硕提供的罗光玉传螳螂崩步拳。

五弟子王传义乃王云生之孙,曾在上海精武会和山东会馆任教八年,一九五二年开始在大连设馆任教。其弟子有迟学元等人,迟学元后来将螳螂拳传到了辽宁一带。

范旭东的三个弟子,罗光玉、杨维新、王传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上海精武会教授螳螂拳,为螳螂拳的南下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关于六合螳螂派系的传承

六合螳螂的传承,可一直追溯到魏三魏德林(1780年—1873年),魏是清乾隆年间人士,山东莱阳城西魏家沟人。魏因先天一只手五指相连,故又称“鸭子巴掌魏三”。随魏三学艺的人中得其真传的数林世春名声最大。

林世春(1826年—1912年)山东招远市川林村人,幼年时曾学习罗汉拳(六合短拳),后拜魏三为师。林为人忠厚,尊师如父。学艺数十载,不曾有丝毫懈怠。林学有所成后,成为当时鲁东“三府”(登州府、莱州府、胶州府),首屈一指的武林高手。

林后被当地首富“丁百万”聘为护院。林把螳螂拳传授给丁百万之子丁子成。同时学拳的还有有赵同书和王吉臣等。赵同书的嫡孙赵春合,后成为抗日大刀队的武术教官,亲刃敌寇多人,成为著名的抗战英雄。

丁子成(1880—1957)山东黄县人。一九二三年,丁出资成立了黄县武术馆,自任馆长,聘请螳螂拳师曹作厚、八卦拳名家宫宝田、大枪李书文等为教师。

丁子成的学生中有张祥三、赵乾一、单香陵、刘云樵等人。

单香陵(1906年-1984年)山东黄县人,1933年,参加华北武术擂台赛,得冠军。单致力于六合螳螂的传播,马汉清、李秉慈、刘敬儒、张道锦等都是武林界有影响的人物。

刘云樵,河北沧州孟村人。孟村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刘为学八极曾把李书文接到家中数十年。刘的螳螂拳得于丁子成的六合螳螂,刘还从宫宝田学习八卦拳,从张骧伍学习太极拳。刘后去台湾,历任侍卫队的武术教官。其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有梁纪慈、徐纪、苏昱彰、黄文男等人。

张祥三,山东黄县人。一九二六年,丁子成办黄县国术研究会,在各学校中推广武术,张祥三受命担任武术教师,到各学校教习螳螂拳。以后张还成为青岛市国术馆武术教授内容的审定人。

张祥三后去了台湾,曾任台湾省国术会理事,著有《六合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子母连环拳》、《纯阳剑》等问世,为台湾地区螳螂拳的主要传人。

卫笑堂,山东栖霞人,自幼学家传武艺,后从冯环义学八步螳螂。冯环义是得到姜化龙八步螳螂精髓的主要传人。

卫笑堂自青年时期起就以授拳为业,1930年到上海,在山东同乡会教螳螂拳,当时,人们把卫所习练的螳螂拳称为“光板螳螂”,在上海地区很有些影响。卫后来去了台湾,在台湾各大学中教学,陈国钦、苏昱彰等人都是卫的学生。

四、螳螂拳其它流派概述

除了上述三大流派,螳螂拳还有许多很有声望的流派。螳螂拳流派辨识歌诀云:“太极螳螂辟阴阳、梅花运柔而成刚、五峰两点是七星、五毒俱全为光板、心意源出六合拳、混元一气精手传”。这歌诀中的“混元一气精手传”一句就是指代清林老先生所传的莱州精手螳螂拳法。“精手”、又称“诘手”、“勍手”螳螂,招法架势古朴简炼,多明刚劲。拳法以“插捶拳”为母拳与根基,说到这“插捶拳”,还得从清末烟台五老说起,烟台五老是指清末烟台五位武术老前辈,他们是:少林门的李荣德、七星螳螂的王云生、鸳鸯螳螂的贺顺昌、梅花螳螂的张文清和姜化龙。五老互为换帖兄弟,“插捶拳”便是五老为纪念结拜之情而共同创编的。其门下弟子也都可以通学五人的功夫。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