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入门

强身祛病的气功-李佩弦

时间:2014-7-1 15:19:07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1732  评论:0
气功的功能 
气功,以大脑休息为主要功能。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关系到人身的各部组织和机能。如果大脑健全,其他各部分也从而健全,对各种传染病或“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侵害,也就有充沛的力量来作有效的抵抗,不致感受病变;反之,因某部分抵抗力欠缺,首先影响的是大脑方面,逐渐波及全体。

练功的步骤 
练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练功的次序,要先行学习放松功;自觉全体能够放松之后,才可以再学习调息功;自觉呼吸自然匀和之后,才能学习意守功;自觉精神能集中,杂念可以排除之后,才能学习引导功(内引导);自觉能够以意行气,可以将内气随意识引导向人身各部走动之后,才可以学习虚静功。练虚静功时自觉全体松静空洞,无思无虑,寂然不动,精神异常舒适愉快,使大脑得到高度休息,从而使养生治病的效果达到最高峰,气功入门

练功的方法 
练功姿势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姿势不正确,不妥当,会大大影响进度,姿势正确练功就能够舒适自然。今分述行、站、坐、卧四种姿势如下:

一、 行式

凡各种柔和武术的迈步进退,如太极拳,六合八法,如意拳等的漫步法,都属于行功的范围。各种姿势在于配合涵胸、拔背、沉肩、垂肘、悬顶、驰顶、松腰、垂臀、尾闾中正、举动缓和等等。

二、 站式

站功的主要姿势也和行功一样,需要涵胸、拔背、沉肩、垂肘、悬顶、驰顶、松腰、垂臀、尾闾中正,站立自然。今将战式分述如下:

1.三园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尖内扣,成一个园形,两膝微屈,头正直、不偏不倚,两上肢抬起与肩平,肘略下垂,如环抱树状,两手各指稍张开,手心相对,距离约一尺左右,口轻闭,舌抵上颚。

2.下按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八字形,两臂下垂,手指翘起,两掌向下按,各指自然伸直及微张开。其他与三园式同,初练站功时此式较易。

3.铜钟式:足开与上式同,两手臂自然向左右分开在30至40度角之间,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右两侧,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分开,余三指稍合,指尖微微翘起,两腿自然伸直,身体不可向后挺,亦不可向前曲,其他与三园式同。

三、 坐式

1.平坐式

用具:木制普通方凳或椅子,坐垫,垫脚板。姿势:自然端正,口眼微闭,舌抵上颚,头顶正直,稍向前低,涵胸拔背,沉肩垂肘,两手掌轻放在两大腿当中,腰部自然伸直,腹部宜松,平稳而坐,膝关节成90°,两足分开,膝与膝距离两拳宽。

应用:平坐为坐式中最常用之一种,在一般的地方都可以应用,除体质高度衰弱的病人不能久坐外,一般均可采用,年老体弱的可以与卧功交替进行。

2.盘坐式

用具:上半身与平坐姿势大致相同,身体略向前倾,两脚交叉盘起,左下右上或者右下左上均可,两手相互轻握,置于腹前或腿上,或两手左上右下叠起置于腹前。先练单盘,进一步亦可练双盘,先左脚盘上后,再以右脚盘上,是为双盘。

应用:此式容易使思想入静,因为下肢稍紧张,而上身及头部的紧张状态易于解除,适用于神经衰弱等患者。

四、 卧功

1.仰卧式

用具:木板床,垫以稻草或棉胎(弹簧床不适用)。

姿势:平卧于床上,面朝天,头正,枕头高低要适当,口眼微闭,四肢自然伸直,分置两旁;亦可两足弯起,足底踏于凳上,足尖斜起或平置于床上,或两腿自然伸直,在固凹部垫以高低适宜的垫子,两手轻握,放于小腹下部,或放于两腿上。还有一种是:足跟压在另一足关节凹陷处(解豁穴)。

应用:体弱的病人及腹水患者均适用,解压豁穴,对肠胃病、高血压有效。

2.侧卧式:

用具:同仰卧

姿势:侧身躺于床上(左右均可),一般采用右侧卧,以免心脏受压迫,但胃粘膜脱出的病人,要采用左侧卧。身成弓形,头略向胸收,平稳着枕,耳门不要压紧,口眼轻闭合,上面的手掌自然放在髋部,下侧的手掌放在头旁枕上,约距离寸许,或自然伸直,腰部要弯,下腿自然伸直,上面的腿弯成120度角,上膝自然轻放在下膝之上,或前后移开一点,另一种姿势,是下面的腿弯成100度角,上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弯曲,下腿膝部抵住上腿的膝部,瘦人可两腿加垫,以免膝盖受压。另一种三结式:右侧卧,右手掌复在左手肘部(曲池穴),左手掌复在左膝盖上(鹤顶穴),左足底放在右膝盖上(鹤顶穴)。

应用:此式适用于体弱及不习惯仰卧的人。采用侧卧腹肌较易松,易形成腹式呼吸。三结式适宜于胃下垂和肾下垂患者。

3.半卧式

用具:床上设置靠架,或者用棉被等东西代替。

姿势:自然半卧,间于平坐平卧之间,曲膝,两手放于床上或按于腿上。

应用:适用于心脏病或哮喘肺气肿病人等。

上一篇:初学气功入门知识汇编
下一篇:武术健身-武韵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