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武术离位及发展对策探析-张福龙

时间:2015-4-6 13:26:29  作者:48365365备用网站  来源:www.51egouw.com  查看:0  评论:0
  【摘要】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角对武术的离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气候各异使中华武术整体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北方原野成就了北派武术大开大合、闪展腾挪的总体风格和善用腿法、放长击远的技法特点;丘陵遍地、山林密布的南方地形使南派武术大多开合幅度小、动作布局紧凑、拳路招法严密。天人合一是所有中国武术拳种所遵循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当代武术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武术的竞技化早已抛弃了天人和谐的理念。据此,提出减少资源浪费,倡导武术生态化;优化生态环境,倡导和谐价值观的武术发展对策。 
  【关键词】自然;生态环境;武术 
  宇宙百态与世间万物无不是处于自然界和自然环境的规约之下,无不得到慷慨无私大自然的眷顾,因而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皆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构成元素。照此推理可知,中国各民族世代相传和绵延不绝的武术,也就顺理成章地和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南北气候、地理位置、生物种类等自然生态要素一直孕育并发展着不同流派的中华武术。而时至今日,中华武术与自然环境表现出不同于以往武术与自然生态环境合二为一的和谐状态,产生了二者之间的背离,因而探讨自然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武术离位及武术的发展策略,对于武术的当代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自然生态环境对武术的眷顾 
  11气候差异使各派武术风格鲜明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不同,各个地区生活的人们在差异显著的气候中传宗接代,生存安息,其气候的差异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异彩纷呈。《礼记·王制》有言:“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则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1〕从以上论述能够得出,差异甚大的气候是造成各地域人群生活习俗差异显著的重要因素。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着自身特点的大陆性气候使中华武术整体上展现出因气候各异而风格不同的特征。例如,我国广大南方地区温度常年较高,任何身体运动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汗液,因而南方武术的腿部技法较少,步形步法变化甚微,追求硬桥硬马、稳扎稳打,而上肢技术丰富、变化多端;北方温度较低,大风日数较多,人体的四肢筋脉不经过剧烈的肢体运动的调节不易发挥出最大潜能,因而北方武术普遍闪展腾挪、窜蹦翻滚,肢体活动范围大,技术动作威猛有力,身法变换眩人耳目。另外,西南四川、云南等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地区,其武术技术巧妙地融合了水的柔顺和山的灵性,展示出如柳摇曳多姿、似水清秀自然的总体风貌,其武术器械也阴阳相济、虚实分明(例如崆峒剑、峨眉剑、武当剑)。 
  12地理环境使各派武术各呈异彩 
  我国的地理环境多姿多彩、差异突出,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北方原野成就了北派武术大开大合、闪展腾挪的总体风格和善用腿法、放长击远的技法特点,有“腿是两扇门,全凭脚踢人”的拳术谚语(如少林拳、少北拳、戳脚翻子拳、通背翻子拳、查拳、华拳等);南方地区丘陵遍地、山林密布,因而南派武术大多开合幅度小、动作布局紧凑、拳路招法严密,从而能够较北派拳种更适合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山地上进行演练和实际应用,有“拳打卧牛之地”的拳谚传世(如蔡李佛拳、咏春拳、洪拳等)。另外,南方水网密布、河湖纵横,特别是在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为应对作为人们日常交通工具的船上的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因地制宜地产生了利于在船上攻防技击的船拳(一种在船上演练的拳种);又如在湖北广大地区流行的鱼门拳,一招一式仿佛鱼的再现,其动作如鱼游水底、待机而发、巧妙自如。 
  2自然生态环境视角下武术的离位 
  2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当代人普遍热衷于经济数字的累计,使得我国武术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当今人们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主观愿望不断打破自然生态的和谐性及其多样性,自然生态成为人类工程师随意涂鸦的纸张,而遵从自然规律是中华民族千年延续的天人观念的核心要义。〔2〕天人合一是所有中国武术拳种所遵循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当代武术却一再打破祖宗成法,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以享誉国内外的武当拳圣地湖北武当山为例,千百年来武当先人以利用厚生为根本的行为规范,然而近年来这千年未变的成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4年武当山一峡谷(剑河峡谷),建起一座拦河大坝,将剑河建造成了一个以吸引游人、创造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游乐场所。另外,大批游人随身带来的生活垃圾、丛林植被的毁坏及不合理的开采使当今的武当灵气大为削弱。所有这些不仅对中国武术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对增强仙山名胜吸引力的武术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无独有偶,四川峨眉山等其他在古今武林声名显赫的武术圣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由于人类活动而逐渐恶化,从而制约着生长于该山的武术的发展。而白蜡树以坚硬的质地、不易被水浸透及较好的韧性等优点常常被选为竞技武术套路(棍枪)的生产原料,因而白蜡树遭到大批量的砍伐。白蜡树是我国多风沙的广大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一种良好物种,同时也是保持土壤酸碱平衡的植物,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防风固沙和中和土壤酸碱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而是自然环境良性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可惜的是,成材需要三年时间的白蜡树,被作为武术器械使用其寿命不过一个月,因而为满足人们习武练棍的需要,白蜡树砍伐速度大大超过了其生长速度,从而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额外的压力。 
  22武术背离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自古一直延续着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传统,不管是儒家经典所阐释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上下与天地同流”,或者是道家先贤所向往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游,都不约而同地将人类与自然宇宙密切联系起来,将二者视为二分宇宙不可须臾分离的和谐整体。〔3〕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首要观点,是千百年来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多灾多难的华夏民族历经灾难而不倒的精神源泉。而当今武术的竞技化早已抛弃了天人和谐的理念,竞技武术目的和手段的分离造成承受巨大生理运动负荷的武术运动员身心健康状况欠佳,骄人运动成绩的背后往往是难以言说的伤痕累累的疲惫身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山野树林中,悠游自在地习练拳术套路,和自然万物进行身心的融合,人们就能够于无意中感悟到天人相通、自然和谐的至高至美胜境。
 3自然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武术发展对策 
  31减少资源浪费,倡导武术生态化 
  武术的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以天人合一为根本旨归,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例如矿产资源),找到人类存活的适宜环境。作为宇宙精灵、万物主宰的人类是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类要自觉地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不仅需要解决摆在当前的现实技术难题,同时思想观念也需要得到及时更新。因而,节约资源、更新理念和倡导武术生态化是武术走向未来的切入点。但就武术器械来看,以西方快速更新的运动技术器材为参照,中国武术器械的更新换代速度显然跟不上武术技术发展的需要,即使武术器械已经有了突破,有新产品问世(例如高分子有机武术棍),然而武术器械技术仍然需要获得大的突破。与武术棍同步,其他武术用品也应该加快研发速度,发明出能够经济耐用的武术器械用具。 
  32优化生态环境,倡导和谐价值观 
  武术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因而应该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武术就在这些基本未受到人类损坏的和谐环境中绵延生息。传统武术在赋予武术随时代而进的原初力量的同时,也成就今天中华武术大家庭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设若武术的原生环境不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整个武术的一片死寂,武术的发展就没有了源头活水,武术也会越来越脱离它的历史本真。〔4〕因而,优化武术的生态环境,保护武术生存的原初环境,倡导天人合一的武术价值观,中华武术才能有欣欣向荣的明天。 (下转第34页)(上接第3页) 
  4结语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着自身特点的气候使中华武术整体上展现出因气候各异而风格不同的特征。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北方原野成就了北派武术大开大合、闪展腾挪的总体风格和善用腿法、放长击远的技法特点;丘陵遍地、山林密布的南方地形使南派武术大多开合幅度小、动作布局紧凑、拳路招法严密。天人合一是所有中国武术拳种所遵循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当代武术却一再打破祖宗成法,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武术的竞技化早已抛弃了天人和谐的理念。减少资源浪费,倡导武术生态化;优化生态环境,倡导和谐价值观是自然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武术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7 
  〔2〕丁春生四书五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2-25 
  〔3〕李传奇,田雨普回归身体——竞技体育的呼唤〔J〕体育学刊,2012,18(2):28-33 
  〔4〕杨广波,莫菲原生态价值取向下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搏击·武术科学,2011,7(7):2-5 
  (责任编辑:阎 彬)


Copyright © 2002-2012 48365365备用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